科技助农绘新景 知行合一砺青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慧耕耘”实践团赴新沂市陈楼村

发布时间:2025-07-13 16: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马悦欣 杨青珞   阅读 41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杨青珞)为深入践行知农爱农、强农兴农使命,推动农业科技扎根基层,7月5日至8日,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慧耕耘”暑期实践团深入江苏省新沂市陈楼村,开展了一场集深度调研、精准服务与田间实践于一体的科技助农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以脚步丈量田野,用知识服务乡亲,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锤炼本领。

图为肖浏骏教授带领实践团成员深入田间观察农情病害

聚焦一线,问计田野发展

要开“良方”,先“把脉”。在陈楼村支部书记李蒙的支持下,实践团一头扎进田间地头,仔细察看作物长势与管理细节;更走进农户家中,与村民、种粮大户、驻村研究生、青年乡村工作者围坐畅谈,“掏心窝子”了解生产中的堵点、难点。李书记谈起科技带来的转变,话语朴实却掷地有声:“过去种地总相信‘大力出奇迹’,一亩地恨不得撒下60斤种子,600斤肥,就盼着能多收点产量。现在依托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系肖浏骏副教授的技术支持,咱学会了‘精打细算’,种子用量压到20斤上下,靠精确播种、变量施肥、科学管护,产量稳稳当当!今年在科学减种减肥减药的管理下,仍然获得新沂市高产竞赛二等奖,这实实在在的节本增收,是咱村最硬气的‘成绩单’!”驻村研究生和青年工作者则结合一线经验,为本科生们解答了书本上找不到的田间“实战”难题,让知识带着泥土的芬芳。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农户家中针对上一季度种植情况开展调研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陈楼村支部书记李蒙

田间地头,实践见真知

带着从田间一线收集的“问题清单”,实践团特邀南京农业大学肖浏骏副教授开出了“科技良方”。一场“教授乡间讲堂”吸引了众多村民。肖教授围绕农田多源信息获取,种植方案优化设计等问题,深入浅出地科普智慧农业的技术体系,并带领大家走进承载着多品种、多技术融合的试验田——这片已经推广应用于全村2500亩大田的“孵化器”,进行现场诊断开方。智慧农业的“翅膀”也在此刻展开——无人机联合喷洒农药的精准演示,高效、安全,让在场的村民和成员们亲眼见证了“虫口夺粮”的科技力量。湖北孝感市孝昌县王店镇镇长袁由刚、党委副书记沈博,王店镇红胜村党支书记张灼明,江苏省泰州淤溪村乡村振兴指导员朱乔铵专程远道而来学习交流,朱乔铵全程认真记录,感慨道:“这次真是带着难题来,装着答案回!肖教授讲的都是咱地里立马能用上的‘真招’,特别是变量施肥、绿色防控和无人机打药,太‘解渴’了!回去就琢磨着怎么让咱村的田也‘尝’到科技的甜头。”

图为肖浏骏教授带领农户和实践团成员开展田间实地考察

图为实践团成员将农药装进植报无人机中

知行合一,赋能乡村振兴

真金需火炼,真知在躬行。在肖教授带领下,实践团成员换上胶鞋,顶着近40度的灼灼烈日,真正踏入试验田的泥水中。汗水浸透衣衫,湿了又干,干了又湿,甚至在肩头凝出盐霜,但酷暑丝毫未能阻挡他们求索的热情。实践团成员俯身细察水稻形态,印证课堂所学;更分组承担起实地勘测病虫害的艰巨任务。当教科书上的“稻瘟病”真实地暴露在眼前,成员们切身体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千钧重量。从深入农户的倾听到教授讲堂的启迪,从无人机科技的震撼到脚踏泥泞的勘测,“慧耕耘”实践团完成了一次从发现问题、学习知识到动手实践的完整淬炼。

图为肖浏骏教授带领实践团成员在试验田巡查水稻生长情况

图为康敏博士后为实践团成员讲解如何区分水稻与杂草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水稻田中勘测稻瘟病

多元实践,厚植情怀播希望

实践团将目光投向乡村的未来与前沿样板。在陈楼村,精心策划的“乡野趣味课堂”热闹开场。成员们围绕“节水减排,绿色生活”,通过互动游戏、手工制作、知识竞答等生动形式,带领孩子们制作简易净水装置、体验趣味垃圾分类、学习节约用水知识。欢声笑语中,环保理念悄然生根,孩子们热切的呼声“哥哥姐姐,明年还要再来呀!”,成为团队成员们心中温暖的动力。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陈楼村小朋友垃圾分类知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参加活动的小朋友们在陈楼村村委会门前合影

此外,团队成员还专程前往新沂市合沟镇青石桥村,参观学习南京农业大学在此建立的、成果丰硕的科技小院。通过聆听介绍、观摩稻田养鸭、稻虾(澳龙)共作等特色生态模式,以及了解其严格采用生物防治生产高端农产品的成功经验,成员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小院作为国家级平台在推动生态高值农业、带动农民增收方面的强大示范效应,为未来服务乡村汲取了宝贵经验。

图为实践团成员聆听科技小院老师讲解

实践活动结束后,成员们连夜进行深度总结与详实的数据、访谈资料梳理。此次新沂之行,不仅是技能的磨砺场,更是情怀的播种地。团队成员们将带着泥土的馈赠、科技的启迪和对“三农”事业的更深挚热爱,继续在科技兴农的广阔天地里,继续在科技兴农的广阔天地里,用青春书写属于南农人的担当。

撰文 | 马悦欣

图片 | 杨青珞

审核 | 杨宸宇 张博文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杨青珞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