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火新生・乡韵共兴”实践团队探访潜山痘姆陶非遗传承人:以匠心守文脉,盼薪火照前路

发布时间:2025-07-13 10:0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唐婷婷   阅读 99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3日讯(通讯员 唐婷婷) 7月12日下午,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泥火新生・乡韵共兴”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安徽省潜山市痘姆乡,专程采访了痘姆陶非遗传承人,深入探寻这项古老手工艺的传承故事与当代发展。​

痘姆陶历史悠久,是潜山极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其以当地特有的陶土为原料,经手工塑形、烧制等多道工序制成,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化内涵。在安徽潜山的痘姆古陶窑边,泥土的芬芳与窑火的温度,是非遗传承人心中最厚重的情感底色。他们与陶土相伴半生,指尖的老茧记录着揉泥、拉坯、上釉、烧制的千百次重复,眼中的光亮却始终映照着这项千年技艺的生命力——那是对祖先智慧的敬畏,是对泥土灵性的珍视,更是对文化根脉的深沉眷恋。

对传承人而言,痘姆陶不是冰冷的技艺,而是有温度的“生命”。从选料时对当地高岭土的熟悉,到烧制时对窑火温度的精准把控,每一步都凝结着“天人合一”的哲学。这份“与陶共生”的情感,让他们甘愿守着清贫与寂寞,将毕生精力投入其中。正如一位老匠人所说:“这陶土就像我的孩子,你对它用心,它才会给你回应。”

在采访中,传承人黄师傅详细介绍了痘姆陶的制作技艺、历史渊源以及在新时代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然而,这份坚守也藏着隐忧。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更倾向于都市的快节奏生活,愿意沉下心学习制陶的人越来越少。传承人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们深知,非遗的生命力不在于“封存”,而在于“生长”。于是,他们积极尝试在短视频平台分享制陶过程,甚至尝试将现代审美融入传统器型——不是为了改变,而是为了让更多人看见痘姆陶的美。

此次探访不仅为实践团队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也为痘姆陶非遗的传播与推广注入了青春力量,呼应了“乡韵共兴”的主题,助力传统工艺在当代焕发新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唐婷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