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费湘怡、莫涛骏、李安琪、陈诺)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号召,“青衿”社会实践服务队于7月11日赴河源市紫金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开展花朝戏非遗保护传承相关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宣传推广为核心任务,旨在通过实地行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推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弘扬,切实将文化遗产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队员们通过博物馆系统学习花朝戏发展史料,研读馆藏文献、实物展品及影像资料,全面梳理这一国家级非遗剧种的起源脉络、百年发展历程与独特文化价值。在与历史对话中,队员们深刻感受花朝戏扎根民间的艺术生命力,体悟其承载的客家民俗风情与地域文化基因,为后续精准开展非遗宣传推广奠定认知基础,以实际行动践行非遗保护传承的政策要求。
▲图为花朝戏主题学习会
“青衿”社会实践服务队赴紫金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排练现场。花朝戏演员们腕转指挑间,彩绸翻飞,碎步轻踩锣鼓节拍,通过高难度动作将剧目凝于一招一式。队员们在观赏中,既惊于非遗活态魅力,更从这场“行走的艺术课”中悟得:在文艺政策滋养下,非遗正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鲜亮注脚。
▲图为花朝戏演员排练现场
▲图为花朝戏演员排练现场
紫金县花朝戏非遗传承人在接受“青衿”社会实践服务队队员的采访时指出,作为国家级非遗文化,紫金县花朝戏是客家文化的鲜活载体。传承人表示,多年来始终在探索花朝戏的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之道,这既完整保留传统唱腔与表演精髓,又融和了新时代元素。未来将通过进入校园、线上展播等多元方式,主动吸引青年群体的关注,着力培育后继力量。
▲图为队员采访花朝戏演员
青衿寻戏脉,非遗焕新声。“青衿”社会实践服务队深入探索紫金花朝戏,队员们投身学习与传承,使这一承载客家乡土文化与生活智慧的百年戏种,在新时代的探索中焕发新的光彩。唯有将这份对非遗的重视融入成长历程,才能让百年戏种在时代长河中持续绽放生命力。
▲图为队员与花朝戏演员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朱慧恩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