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学子 “三下乡”:“一村一品”调研队深入界山村 探寻瓜蒌产业振兴密码

发布时间:2025-07-13 02: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彤彤 徐贝 美合日努尔 铁拉里沙提   阅读 58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一村一品”模式正成为各地挖掘特色资源、推动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滨海县八滩镇界山村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与探索实践,让小小的瓜蒌成长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村集体 以“绘山瑶”品牌为依托,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致富之路。2025年7月9日,南京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一村一品”调研队来到滨海县八滩镇界山村,通过实地考察,获取界山村“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第一手资料。

图为实践队员在界山村合照。黄彤彤 供图

“一村一品”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村为基本单位,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依托天然优势瓜蒌成富民“金果”

图为丰收季节的界山村瓜蒌种植基地。黄彤彤 供图

瓜蒌,是一种集药用、食用价值于一身的经济作物。其果实、果皮、种子、根皆可利用,果实具有清热涤痰、宽胸散结等功效;瓜蒌籽口感香脆,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被誉为 “瓜子之王”,是备受欢迎的休闲食品;瓜根可制成天花粉,在中医药领域应用广泛。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对瓜蒌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界山村坐落于古黄河生态廊道旁,肥沃的土壤为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了天然优势。近年来,该村打破传统种植模式的约束,将目光聚焦于瓜蒌产业,通过引进优质品种、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实现了瓜蒌种植的规模化发展,进一步提升瓜蒌产品附加值。

队员们在调研过程中了解到,目前界山村主要以种植瓜蒌为主,配套种植金银花等中药材,瓜蒌品种以皖蒌8、9号为主。由于黄河故道优质砂壤土,这里长出来的瓜蒌口感纯香、回味绵长,小瓜蒌已成为带动当地农户致富的特色产品。

合作社引领,千亩种植绘就致富路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近年来,界山村积极响应家国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将瓜蒌种植作为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实践队员们采访了界山村党总支书记夏法明,他向实践队员们介绍道:“2018年村里成立金八滩瓜蒌合作社,采用‘公司 + 专业户+基地’的运营模式,整合多种资源,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种植,使村民增收致富。”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界山村党总支书记。叶昌坤 供图

目前,界山村瓜蒌种植面积已达1500亩,种植瓜蒌约30万株,年产值达700多万元。在合作社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瓜蒌种植中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村书记夏法明表示:“未来界山村将不断做大做强瓜蒌产业,努力把小瓜蒌打造成带动群众增收的‘致富果’更好地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深加工+“绘山瑶”,瓜蒌增值富乡邻

在做大瓜蒌种植产业的同时,界山村还进一步提升瓜蒌的产品附加值,制作瓜蒌籽、瓜蒌粉等深加工产品。同时为进一步深化拓展瓜蒌销售市场,界山村“两委”积极发展乡村农副产业、电商销售产业,注册“绘山瑶”商标品牌,通过统一包装、规范品质,提升了产品的市场认可度,不仅在线下商超、特产店热销,还借助电商平台拓展了线上销售渠道,销往全国各地。品牌的打造,让瓜蒌产品摆脱了单纯农产品的低价竞争,实现了价值提升,为村集体和村民带来了更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瓜蒌产品。叶昌坤 供图

通过此次界山村之行,实践队员们真切感受到"一村一品"模式在在乡村振兴中的强大动能。从1500亩瓜蒌田编织的绿色产业链,到"绘山瑶"品牌在电商平台打开的广阔市场,再到金八滩合作社串联起的"种植-加工-销售"体系,界山村用产业发展的鲜活案例呈现了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在见证瓜蒌产业从"土特产"到"金招牌"的蜕变过程中,队员们更加坚定"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信念,以专业知识赋能乡村发展,用青春智慧浇灌振兴之花。

文|黄彤彤 徐贝 美合日努尔 铁拉里沙提

图|黄彤彤 叶昌坤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贝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2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