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智测先锋”团队信阳实践收官与武汉新程启幕

发布时间:2025-07-12 17:4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罗京   阅读 2.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罗京 )清晨,信阳电务段的办公楼前已升起和煦的朝阳。智测先锋团队的成员们围坐在会议室的长桌旁,摊开了过去四天积累的厚厚笔记与调研手稿 —— 从道岔伸缩力监测的技术参数校准,到调度系统延迟的优化思路,再到山区信号覆盖盲区的解决方案,每一页都写满了实践的印记。​

“信阳的经验告诉我们,铁路设备的‘健康监测’既要盯着数据曲线,更要踩着铁轨实地看。” 张师傅的话语仍在耳畔回响。团队成员们正针对 “智能调度响应机制” 方案进行最后打磨,将信阳电务段高峰时段 3 秒延迟的具体数据纳入模型,结合 5G 传输的低时延特性,补充了 “动态优先级调度算法” 的细节。讨论间隙,有人翻出 10 日在铁轨旁记录的 “转辙机雨天数据波动” 笔记,提议在信号覆盖方案中加入 “环境自适应校准模块”,让技术方案更贴合现场实际。​

▲图为实地测试转换力数据

午后,团队将整合后的《信阳电务段设备优化建议报告》交给张师傅。报告中不仅包含了调度系统与信号覆盖的改进方案,还附上了道岔伸缩力监测仪器的升级思路 —— 借鉴现场调试中总结的 “传感器角度偏差影响”,计划增加自动校准功能。“你们把信阳的‘问题’变成了‘方案’,这才是调研的价值。” 张师傅的肯定,让成员们对即将开启的武汉动车段调研更添底气。​

信阳电务段实践总结​

在信阳电务段的四天,智测先锋团队完成了从 “技术学习者” 到 “问题研究者” 的转变:​

技术实操层面通过自主研发仪器的调试与实地监测,掌握了道岔运行数据的解读逻辑,学会了从电流曲线、伸缩力数值等细节中排查设备隐患,更深刻理解了 “铁路安全无小事” 的重量。​

调研能力层面:从会议室的线路图分析,到铁轨旁的异常数据排查,再到调度中心与信号工区的问题征集,团队逐步形成了 “发现问题 — 拆解原因 — 提出方案” 的调研方法论,收集的 20 余条一线建议为后续创新提供了鲜活素材。​

认知升级层面:老师傅们用 “铁路神经网络”“转辙机心脏” 等生动比喻,让抽象的铁路系统变得可触可感;而从 “仪器数据偏差” 到 “调度指令延迟” 的实战经历,则让团队明白,技术优化永远要扎根于现场需求。​

▲图为学习分析监测曲线

傍晚,团队收拾好行囊,将信阳的调研资料仔细打包 —— 其中既有记录着道岔伸缩力波动的曲线图,也有写满师傅们经验之谈的录音笔。列车缓缓驶离信阳站,窗外的铁轨在暮色中延伸向远方。​

“武汉动车段是动车组检修的‘智慧工厂’,我们要带着信阳的‘实战思维’,去探索高铁运维的新课题。” 团队队长翻开新的调研手册,扉页上已写下初步计划:聚焦动车组关键部件的智能监测技术,对比电务段与动车段在设备维护逻辑上的异同,让自主研发的监测理念在更广阔的铁路场景中落地生根。​

▲图为团队在信阳北电务车间合影

夜色渐浓,列车载着满满的收获与期待,向着武汉的方向疾驰。智测先锋团队的下一段调研征程,即将在长江之畔的动车段拉开序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罗京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