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梁明勝、唐文杰、李新媛、吴雨萱、唐先蓝、吴灿灿、李沅杰)
7月11日,衡阳师范学院化学材料科学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科普队中的“‘铜’心‘碳’索科普队”美术组,在实践基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活中的化学”手工设计活动。从低年级的水果扇子到三年级的纸箱小狗,再到高年级的蜡染作品,孩子们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将生活中的平凡材料变成了充满创意的艺术品,整个活动现场洋溢着欢声笑语与奇思妙想。
活动伊始,美术组的志愿者们便带着精心准备的材料来到课堂。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认知特点,团队特意设计了层次分明的手工项目:为低年级小朋友准备了色彩鲜艳的卡纸、安全剪刀和水果图案模板,指导他们制作水果扇子;给三年级学生准备了废旧纸箱、颜料和胶带,鼓励他们发挥想象搭建纸箱小狗;而高年级的手工则聚焦传统工艺与化学知识的结合,通过蜡染技艺,让孩子们在创作中感受蜡的熔点、染料的渗透等化学原理。
在低年级的课堂里,孩子们正专注地设计自己的作品,有的还画上了彩虹花草。志愿者李新媛说:“设计水果扇子不仅能锻炼孩子们的手部精细动作,还能让他们在挑选水果图案时认识不同水果的颜色和形状,潜移默化中接触生活中的自然知识。”尽管有些孩子的作品略显稚嫩,但每一把扇子都承载着他们独特的想法,有的扇子上面还歪歪扭扭地写着自己的名字,充满了童真。
▲图为一年级小朋友拿着水果扇子展示
三年级的教室里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废旧纸箱在孩子们手中仿佛有了魔力,“我家养了一只狗,我做的这只纸箱狗就是照着它的样子做的,你看它的尾巴是向上翘的!”三年级小朋友一边争先恐后的向老师说着自己的想法,一边给小狗的添上生动的表情。志愿者们在一旁耐心指导,教孩子们如何用胶带固定纸箱结构,如何通过折叠让小狗的四肢更稳固。看似简单的纸箱改造,不仅让孩子们学会了废物利用,更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为三年级小朋友制作纸箱小狗过程
高年级的蜡染课堂则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志愿者先向孩子们讲解了蜡染的基本步骤,“为什么蜡笔涂过的地方不会被染色呀?”面对孩子们的疑问,志愿者用通俗的语言解释道:“因为蜡笔涂过的地方会在纸上形成一层保护膜,就像给纸穿上了‘雨衣’,染料就进不去啦,这就是利用了蜡不溶于水的特性。”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纷纷拿起小刷子开始创作。有的画了花草树木,有的画了坦克汽车,充满了创意。当一幅幅独特的蜡染作品完成,孩子们纷纷露出了惊喜的笑容,感受到了传统工艺与科学知识结合的奇妙。
▲图为小学组高年级同学进行蜡染创作
科普队负责人表示:“‘生活中的化学’手工设计活动是我们‘三下乡’科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知识,感受化学与艺术的联系,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据了解,此次手工活动只是衡阳师范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的一部分,接下来团队还将开展很多科学相关的活动,让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这场化学与艺术的奇妙碰撞,不仅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热爱科学、勇于创造的种子,而这份童趣与创意,也将成为这个夏天最珍贵的回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梁明勝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