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学子赴保靖县钟灵山工业园金峰陶瓷有限责任公司:寻土陶新机,助乡村蝶变
大学生云报7月12日讯(通讯员 龙树清 刘瑶)为响应国家《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助力乡村振兴”的号召,深入挖掘湘西土陶这一兼具深厚文化底蕴与显著经济开发价值的非遗项目潜力,探寻湘西传统土陶产业与现代工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7月11日—7月12日,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扬眉‘土’气,守正创新”陶艺传承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走进保靖县迁陵镇,深入金峰陶瓷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峰公司)开展实地调研与生产实践活动。
调研首日,实践团成员诚邀金峰公司相关负责人进行专题访谈。访谈中,金峰公司相关负责人系统阐释了金峰公司作为湘西传统土陶技艺保护单位的生产运营现状,重点分享了“非遗技艺+现代工艺”融合发展模式下的产品创新路径,并向成员深入解析了土陶产业与湘西酒鬼酒公司、茶厂建立的“原料供应—工艺定制—文化赋能”三位一体产业生产链条联动机制,这一合作不仅为金峰公司自身带来了稳定发展,更成为拉动当地就业的重要引擎,为周边众多村民提供了宝贵就业岗位。实践团成员围绕“传统窑口数字化转型”、“青年匠人培育体系”等议题展开咨询,金峰公司相关负责人以“守艺与创新并重”的实践经验作出回应,为实践团构建土陶产业融合发展模型提供了关键案例参考。
图为实践团成员访谈金峰公司相关负责人场景
图为金峰公司彭主任向团队成员介绍土陶产品
访谈中,一段关于保靖酒陶腾飞的关键历史被生动呈现:1983年2月,艺术大师黄永玉先生回到湘西故里,以其神来之笔,设计出独具湘西风韵的土麻袋型酒瓶。这一经典设计,不仅成就了酒鬼酒的视觉标识,更彻底改写了保靖陶业的命运。自此,保靖依托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和不断精进的制陶技艺,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酒陶包装容器生产基地”。金峰公司相关负责人强调,将质朴陶土转化为精美陶瓷,将实用酒瓶升华为具有艺术价值的容器,这既是改革开放以来保靖陶瓷产业取得的辉煌成就,更是千百年来当地深厚陶土文化积淀的必然硕果。
图为金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保靖土陶产业发展历史
7月12日,实践团成员深入金峰公司生产车间。来到陶土筛选区,工人们正俯身专注地对原料进行细致分类。据金峰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优质陶土是打造高品质土陶的基石。只有精选出最优质的陶土,才能赋予土陶独特的质感和魅力;步入制坯车间,现代化的设备高速运转,一个个酒瓶坯体在模具中迅速成型,整齐排列,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订单,工匠们依然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用手中的工具赋予土陶独特的灵魂。这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既保留了土陶的古朴韵味,又提高了生产效率,让湘西土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进入质检区,工作人员操作专业设备,逐一检测酒瓶尺寸、密封性等关键指标,确保每一个酒瓶都能达到高质量的标准。“每一道工序都经过严格的质量检验,”金峰公司相关负责人郑重表示,“确保出厂产品品质如一。” 从优质陶土的精心筛选,到车间内井然有序的分类、制坯、成型、烧制等环节,整个生产流程高效而严谨,体现了现代管理与传统工艺的深度融合。
图为金峰公司车间工人制坯图
图为金峰公司制作的酒鬼酒公司素坯酒瓶
图为金峰公司为合作企业定做的紫砂陶酒瓶
此次调研访谈活动以非遗技艺传承为纽带,以产业创新发展为抓手,以乡村振兴为目标,以青年参与为动力,生动诠释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深度对话。当传统窑火遇见数字匠心,当非遗技艺融入时代脉搏,当青年匠人接过传承火炬,湘西土陶正以“活态传承+创新发展”的双轮驱动,构建起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协同共生的新格局。实践团队负责人坚定表示,积极探索土陶与旅游、文创产业的多元融合模式,以体验为笔,开发土陶制作体验旅游项目;以创意为墨,设计有湘西特色的文创产品,将土陶元素与湘西的山水风情、民俗文化巧妙融合;以市场为导向,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龙树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