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特辑 | 探访双料传承人:龙舟精神扬浩气,陈皮古韵焕新香

发布时间:2025-07-11 15: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戴淡如   阅读 4.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1日讯(通讯员 戴淡如)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探寻本土企业在乡村发展中的实践路径,2025年7月10日,广东培正学院管理学院红鹰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江门新会泓达堂陈皮茶业有限公司,对新会泓达堂陈皮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廖长亮先生进行了采访,以青春视角聚焦乡村产业发展新貌,聆听本土企业与非遗技艺协同发展的新乐章。

廖长亮,广东江门新会人,江门市人大代表、江门市新会区青年企业家联合会副会长、江门市新会区泓达堂陈皮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同时,他也是新会陈皮炮制技艺与大泽赛龙舟双料传承人。

▲图为廖长亮先生 通讯员 李晓琼 摄

访谈中,廖总深情讲述了他创立泓达堂的初心——源于一份对家乡瑰宝新会陈皮的深厚情怀与对其独特价值的深刻认知。自2016年品牌创立伊始,他便肩负起将这份“岭南至宝”分享给世界的使命。企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恪守百年传承的陈皮炮制技艺精髓,确保地道品质;另一方面,积极研发“陈皮+”系列新品,让古老陈皮焕发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活力。为让实践团成员更直观地理解新会陈皮的独特性,廖总现场拿出实物对比讲解,指出正宗新会陈皮具有清晰的“脐中纹”、饱满的油包,以及纯正浓郁的香气,为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陈皮鉴别课”。

▲图为廖总介绍陈皮知识 通讯员 林致瑾 摄

走进陈皮炮制技艺展厅,廖总亲自为实践团揭开了这项省级非遗的神秘面纱。技艺流程涵盖“采摘、开皮、反皮、翻皮、晒制、陈化”等关键步骤,更凝结成“三年育苗、三年挂果、三批采收、三个品种、三瓣开皮、三年晒皮、三级分皮、三年陈化、长久贮存”的独特匠心体系。廖总强调,泓达堂将非遗技艺深度融入企业发展,重点打造了种植、生产、仓储三大核心标准体系。在追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这份对传统工艺的坚守与创新,正是新会陈皮历久弥香的灵魂所在。

▲图为廖总介绍不同年份的陈皮 通讯员 黄立展 摄

谈及同样作为省级非遗的“大泽赛龙舟”为何成为泓达堂的独特企业文化,廖总目光坚定。他指出,“龙舟精神所蕴含的团结协作、拼搏奋进,正是驱动企业不断前行的核心动力。”泓达堂以龙舟文化为精神内核,以陈皮产业为发展根基,运用企业力量,成功实现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双赢格局,有力促进了新会陈皮产业的繁荣。

▲图为廖总分享奖牌背后的故事 通讯员 钟鸣韵 摄

对于广大青年,廖总寄予厚望。他热切呼吁青年学子关注像新会陈皮这样的传统优势产业,鼓励大家深入乡村实地调研,以青春的智慧和蓬勃的活力投身产业建设,为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注入新鲜血液,让它们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彩。同时,廖总也殷切期望青年一代积极参与龙舟等传统文化的传承,用青春的热情和创新的思维,赋予龙舟精神新的时代内涵,让其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此次深入泓达堂的探访与访谈,是管院红鹰乡村振兴实践团“三下乡”活动的重要一环。团队通过实地调研,积极探索“非遗技艺+本土企业”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创新模式,用实际行动贡献青春智慧。未来,实践团将继续聚焦乡村产业发展脉搏,以更多元化的实践形式,持续为新会陈皮产业乃至更广阔乡村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方案与力量。

▲图为大合照 通讯员 李晓琼 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戴淡如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