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6月至7月,南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星光筑梦 强国铸盾”暑期社会实践宣讲团胸怀服务基层的初心,肩负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使命,深入社区与校园,围绕系列主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中学铸魂:点燃青春报国志
高中阶段是塑造家国情怀的关键期。6月底宣讲团走进南通大学附属中学,以“传承‘两弹一星’精神 筑牢强国科技根基”为主题,为两个班级的80余名高中生带来一场精神熏陶。
活动伊始,破冰互动拉近了距离。宣讲团成员通过讲述科学家感人至深的故事、剖析“两弹一星”诞生的艰难历程,生动阐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精神内核。当1964年罗布泊上空那朵震撼世界的蘑菇云在屏幕上绽放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历史荣光直抵心灵。随后,宣讲团巧妙结合高中物理知识,借助模型图片深入浅出地科普核技术基础,揭示其“护国重盾”与“清洁能源钥匙”的双重属性。讲解激发了同学们的深度思考,大家自发联系当下,热烈探讨起“科技伦理与责任”的时代命题。活动尾声,“华龙一号”并网发电、“人造太阳”持续突破等中国核工业领跑世界的鲜活案例,更引发现场阵阵惊叹。本次活动不仅将“两弹一星”精神的种子深植心田,更坚定了学子们的文化自信,照亮了未来科技报国的前行方向。
社区育苗:厚植少年家国情
为在少年心中播撒“两弹一星”精神的火种,7月上旬,宣讲团多次深入社区,将精神传承融入青少年的多彩暑期。
活动以深情讲述拉开帷幕。一幅幅泛黄的老照片、一段段珍贵的影像资料,带领小朋友们穿越时空,走进功勋科学家们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的峥嵘岁月。英雄们“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壮举深深震撼了在场每一位少年,“他们就是人们心中最亮的星!”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争相表达着由衷的敬佩。
为深化理解,宣讲团精心设置了思辨议题:“新时代少年,如何接力传承‘两弹一星’精神?”“若身处危急关头,作为决策者会选择‘鸡蛋’还是‘导弹’?”这些充满张力的问题点燃了思维火花,少年们结合时事踊跃发言,在观点碰撞中激荡着拳拳爱国心与浓浓报国情。
动手实践环节将热情推向高潮。孩子们在宣讲团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动手组装航天火箭模型。拧紧螺丝,对接部件,当一枚枚象征梦想的“小火箭”在手中逐渐成型,科技创造的魅力与自力更生的成就感洋溢在每一张小脸上,无声诉说着对先辈精神的致敬与传承。
科普筑基:核识入万家,安全护成长
让核科学走下高阁、飞入寻常百姓家,是播撒科技报国种子的重要一环。7月宣讲团走进南通多个基层社区,开展核知识科普与安全教育。
面对深奥的核科学,宣讲团化身“翻译官”,运用专业学识和生动比喻,将复杂原理娓娓道来:将原子结构比作“迷你太阳系”,借卢瑟福散射实验揭开原子核的神秘面纱;通过精心制作的动画,让社区居民仿佛置身微观世界,直观感受核裂变与核聚变的磅礴能量。“原来科学这么神奇!”居民们发出阵阵赞叹,眼中闪烁着对科技未来的憧憬。
科普不忘安全。宣讲团强调,“核技术并非遥不可及,它就存在于超市货架的辐照食品、医院诊室的影像设备中。”为此,团队精心编排了通俗易懂的核安全知识小剧场,生动演示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确保在场老人和青少年都能理解掌握,为快乐假期筑牢安全屏障。
使命引领未来,责任呼唤担当。本次暑期社会实践在南通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的核心使命,以“两弹一星”精神为火炬,照亮走进大中小学及基层社区的实践之路。成员们充分发挥专业所长,将一节节融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行走的思政课”送到青少年身边,用青春的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奋斗的姿态践行铮铮誓言,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壮丽青春篇章。(通讯员:张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洁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