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白墙,一支画笔,一群青春的身影。在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之际,一支由岭南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师生组成的粤青突击队,近日在廉江市营仔镇北堤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艺术赋能乡村振兴”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们以墙为纸、以彩为墨,通过系列主题墙绘作品,为这个传统村落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文化传承篇】农耕记忆跃然墙上
在北堤村主干道的显眼位置,一幅面积约达30平方米的《金色稻浪》主题墙绘格外引人注目。创作团队通过为期一周的田野调研,将当地稻作文化精髓浓缩于画面:近景处饱满的稻穗采用立体浮雕技法,中景农人躬身劳作的姿态栩栩如生,远景层峦叠嶂的笔触则借鉴了传统青绿山水技法。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画面左侧保留着"百千万工程乡村"的红色标语,右侧则巧妙融入了现代化农业设施,形成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
图为墙绘成果图(杜梓欣 摄)
图为粤青墙绘组在勾勒稻穗的细节(史娇阳 摄)
【村民互动篇】艺术创作引发共情
“这些大学生刚开始画画时,我们还以为是普通宣传画。”65岁的村民陈伯回忆道。随着《河畔童趣》《金色稻浪》等系列作品的陆续完成,村民们的态度从观望转变为积极参与。有好几户村民主动提供自家外墙作为创作载体,8处废弃墙面被改造为“乡村艺术角”。如今走在村里,斑驳的墙面成了会“说话”的记忆,不少村民还主动收拾起墙根的杂物,就怕挡着这些漂亮的画。
图为墙绘成果图(杜梓欣 摄)
【可持续发展篇】文化火种持续燃烧
走在北堤村的巷道间,墙绘作品已形成完整的文化叙事体系。村委外墙的《振兴图景》作品中,翱翔的鸟群与红顶农舍相映成趣,既保留了传统村落肌理,又勾勒出生态发展蓝图。这种艺术表达恰如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粤青突击队以墙绘为媒,用青绿山水与红顶屋舍的视觉叙事,勾勒出北堤村从传统农耕到生态发展的蜕变轨迹。
图为墙绘成果图(杜梓欣 摄)
“我们追求的不是短暂的美化,而是可持续的文化激活。”粤青突击队队长史娇阳同学表示。在“百千万工程”的引领下,这场青春与乡土的美丽邂逅,正在书写岭南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三审/赖奇鋆 二审/张健 一审/史娇阳 文字/何可慧 李晶燕 图片/杜梓欣)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杜梓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