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拓锦绘新篇 乡野耕新启征程

发布时间:2025-07-10 09: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叶时彤   阅读 470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10日讯(通讯员 郑诗涵、张志瑾)2025年7月9日,福建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鹭岛拓锦,乡野耕新”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走进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通过参观初心使命馆、防空哨所,与村干部座谈等形式,深度调研这座高山村落的乡村振兴实践,感受“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下的乡村蝶变。

一、重走初心路:紧跟指引,跨越发展“贫困枷锁”

“山上戴帽、山下开发”,军营村的生态文明理念。“山上戴帽”,旨在强调对山林生态的严格保护,让青山绿水成为乡村最宝贵的财富;“山下开发”,则是在守护生态的前提下,探索适合乡村发展的产业路径,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参观初心使命馆时,实践队员们通过历史照片、实物展陈和互动影像,重温了军营村的发展史。馆内生动的绘画,复刻着一步步发展的珍贵瞬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态发展理念以及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理念,为军营村的发展照亮了前行道路,激励着村民不断奋进。

▲图为”鹭岛拓锦,乡野耕新“实践队采访军营村网格员李文龙参观军营村初心使命馆

二、登高防空哨所:触摸红色基因,见证振兴新征程

登上海拔985米的高山防空哨所旧址,实践队员们俯瞰军营村全貌,触摸历史痕迹,感受红色基因的磅礴力量。而军营村依托红色文化与自然风光,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新路,这座曾用于战备的哨所,如今成为乡村振兴的“瞭望台”。

三、对话村委会:座谈析瓶颈,共绘发展新蓝图

在军营村村委会会议室里,实践队员们对网格员李文龙进行了采访。实践队员们就军营村发展特色产业和发展瓶颈展开采访。

“我们坚持走‘红绿两条腿’发展路线,同时发展产业和挖掘红色资源,持续推动乡村振兴。”从寥寥一两亩到规模化种植,军营村的茶业成为了居民的温饱保障。然而茶业发展仍面临困境:以家庭作坊为主的生产模式分散,难以实现盈利提升。

为破解发展难题,探寻新的发展路径,网格员李文龙提出,针对茶业发展,大家需要实现规模化生产和统一销售,增强市场话语权。同时依托当地的茶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茶叶深加工产业,生产高附加值产品,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提升发展上限,实现产业的相互融合。

在旅游业的发展进程中,军营村不断探索前行。第一阶段,2003年,村民们尝试发展农家乐和民宿,乡村旅游业发展起步。第二阶段,2019年,高山党校引入并成立正式党政教学点,初心使命馆建成,军营红有限公司成立,民宿实现规范化管理,文旅产业蓬勃兴起。第三阶段,2022年,引入同安城建公司联合发展,但不便的交通和不鲜明的旅游地标,难以吸引大量游客。

针对旅游业的困境,村委会积极提出解决方案。在旅游提升方面,计划开发更多具有特色的体验项目,如茶文化体验、民俗活动体验等,吸引更多游客。对于交通问题,村委会将积极与政府部门沟通协调,改善交通条件,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图为”鹭岛拓锦,乡野耕新“实践队采访军营村网格员李文龙

交流之中,实践队员们看到军营村的未来凝聚着智慧和力量。相信在村委会的引领和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军营村一定能够突破发展瓶颈,实现产业多元发展,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绘就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新画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叶时彤    责编:赵多米 + 投诉举报

1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