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研磨课蓄实力,以备促教迎乡约——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绘梦传遗”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精心打磨“AI+非遗”特色课程助力乡村

发布时间:2025-07-09 23:1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钟小敏   阅读 1.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在"绘梦传遗"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备课间里,一盏盏台灯常常亮至深夜。团队正全力打磨AI+非遗文化课程,从技术操作到文化内涵,每个教学环节都经过反复推敲力图通过现代科技手段创新教学方式。目前,课程准备已进入最后优化阶段,即将与乡村孩子们见面。

初磨课显生涩,细节问题引深思

2025年7月4日下午,“绘梦传遗”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队员们首次集结于广州幼儿师范高等学校美术楼203教室与学乐楼奥尔夫音乐教室,开启了三下乡前的集体磨课。作为首次实战演练,队员们虽怀揣热忱,却难掩生涩:有人站在模拟讲台前突然卡壳,眼神不自觉飘向远方;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试演时遇冷,设想中的热闹场景暂未显现,策划者红着脸与同伴低语“是不是太复杂了”;还有人在教具演示中发现衔接疏漏,慌忙掏出笔在教案边缘涂改标注。初磨课的磕绊,让大家更清晰地认识到教学细节的重要性。

教师精准指导,校准备课方向

首次磨课,领队老师严景文和指导老师张莹莹认真回答团队成员针对备课、上课的疑问。除针对教学节奏、环节设计、教具适配等问题提出“简化手工步骤以贴合乡村孩子动手能力”“放缓音乐游戏节奏”及“增强参与感”等具体建议外,老师们还结合当下技术与传统传承的融合趋势,为备课组带来新思路——提议尝试增设一堂AI绘画课程,让乡村孩子在接触传统文化的同时,通过智能工具拓展想象空间,用数字画笔“绘”出心中的非遗印象。这一建议为课程体系注入了创新视角,也让团队对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有了更多思考。

(图为瓦片画课程首次磨课现场)
(图为奥尔夫音乐课程首次磨课现场)

打磨初见成效,从容精进备乡课

经过数日打磨,7月8日的集体备课已显新气象。队员们对整体教学流程的熟悉度显著提升,试讲时的流畅度、互动设计的合理性均有进步。更添温度的是,磨课中途有几位路过的幼儿被课堂吸引,雀跃地加入互动——他们指着教具叽叽喳喳提问的模样、跟着游戏节奏拍手的投入状态,让队员们更真切地把握了低龄孩子的认知特点,也为课程细节调整提供了生动参照。

在新增的AI绘画课程落地实践中,团队发现三个关键挑战:首先,乡村地区部分设备性能不足导致AI绘画平台时而出现运行卡顿,网络环境不稳定时影响创作流畅度;其次,现有操作界面中的专业功能模块对低龄学生不够友好;最重要的是,当孩子输入充满童趣的提示词描述时,AI生成结果往往出人意料,AI与非遗传统文化产生的碰撞总能带来独特的教学契机,这对老师们的数字素养、文化理解力和教学创新智慧均提出了更高要求。尽管如此,大家却少了此前的慌乱,多了份从容:围坐讨论时主动结合幼儿现场互动的鲜活反馈,对标乡村教学实际,拿着修改后的教案反复推演,甚至模拟孩子可能提出的问题“提前演练”,针对AI课程的设备适配、界面简化、关键词校准等问题列出整改清单。

从生涩试错到渐入佳境,“绘梦传遗”突击队正以一次次备课磨课为契机,将专业知识、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技术融入乡村需求。接下来,队员们将带着打磨后的课程方案——包括这堂仍在完善中的AI绘画课,奔赴乡野,让“传遗”的种子在盛夏的乡土间生根发芽,更添一抹科技与传统文化交融的亮色。

(图为竹编画课程第二次磨课现场)
(图为奥尔夫音乐课程第二次磨课现场)

(图为AI绘画课程首次磨课现场)

文字|钟小敏|李帝株|许芳瑜

排版  | 李彩虹

图片|曾乐如|陈裕佳

一审|钟小敏 二审|张莹莹 三审|严景文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小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