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筑牢生态保护屏障,阳光学院艺术学院“河小禹”专项行动实践队走进福州新西河与闽江交汇的江滨西大道,在生态走廊上开启护河行动。实践队通过“巡河调研 +社区宣讲+创意实践”三位一体的模式,将专业知识与生态保护深度融合,以青春力量助力河湖治理。
图为实践队与“民间河长”林勇共同巡河
当日上午,实践队成员与该流域的“民间河长”林勇共同开启巡河之旅。林勇河长结合多年治河经验,向队员们讲述了河道治理从“脏乱差”到“水清岸绿”的蜕变历程,分享日常巡查中守护河道生态的感人故事。队员们跟随河长脚步,仔细观察水质变化、岸线环境,学习河道巡查要点。
图为实践队在江滨西大道开展净滩活动
巡河结束后,实践队迅速投入净滩行动,手持垃圾夹、环保袋等工具,对河滩上的塑料袋、饮料瓶、烟头进行“地毯式”清理,用实际行动为河道“焕新颜”。
图为实践队开展护河宣讲及知识竞答活动
图为社区居民踊跃参与活动
随后,实践队来到福州鼓楼区凤湖社区,开展护河主题宣讲活动。队员们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丰富案例,向社区居民普及河湖保护的重要意义、常见水污染问题及防治措施等知识。为增强活动互动性与参与度,实践队还组织了护河知识竞答,居民们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有效提升了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
图为实践队员歌曲表演《运河谣》
图为实践队员带领居民制作护河主题手工作品
依托艺术设计、音乐表演等专业特长,实践队的成员们开展了“护河主题创意实践”活动。音乐学专业学生带来护河歌曲表演《运河谣》,用激昂的旋律和真挚的歌词传递守护河湖的决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以卡纸为载体,带领居民现场创作护河主题手工作品:将卡纸弯曲塑造成起伏的海浪造型,绘上灵动的小鱼、水草图案,并配以“守护江河”等标语。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河湖生态的灵动之美,更以直观的视觉语言传递保护理念。
图为社区居民与亲手制作的手工作品合影
图为获得奖品的居民与实践队员的合影
在知识竞答的智慧碰撞、手工创作的奇思妙想中,积分优胜者们收获了一份特别的奖励——环保洗衣液、植物基洗洁精、天然乳胶手套与竹浆纸巾。这些实用好物不仅是对参与者的嘉奖,更藏着一个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态密码:在货架前的每一次伸手,都是投向地球未来的珍贵一票。居民们热烈讨论着刚刚学到的环保知识。从水污染成因到日常护河小妙招,从知识竞答到创意手工,丰富的活动形式让生态保护理念真正“活”了起来。
图为实践队成员活动合照
此次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链接理论与行动,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艺术创作与社区服务。阳光学院艺术学院“河小禹”专项行动实践队用专业视角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样本。 随着“河流艺术档案计划”的持续推进,艺术学子的生态实践正从江滨西大道延伸至闽江全流域,用青春之笔在八闽大地上勾勒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时代画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杜婉琪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