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福泽童年托育未来实践队聚焦闽江流域生态保护,开展“禹我同行·共绘幸福河湖”系列实践活动。队员们化身守护员、创美员、宣讲员等多重角色,用专业所长与实际行动为母亲河注入青春活力,让“清澈河流你我共守”的理念扎根闽江两岸。(通讯员 游展颜 刘凌云 曾紫恒)
一、巡河护岸:以脚步筑牢生态防线
“这片草丛里藏着塑料瓶,得仔细捡干净!”闽江公园沿岸,实践队队员们手持夹子、垃圾袋,沿步道细致排查垃圾。大家两人一组分工协作,一人专注搜寻砖石缝隙、草丛中的烟头、纸屑,一人及时撑开袋子收纳,弯腰、起身的动作在阳光下重复百余次,汗水浸湿后背却不停歇。
从河岸东段到西段,队员们徒步1公里,清理各类垃圾近5公斤,不仅让沿岸环境更显洁净,更在实践中体会到“微小行动汇聚护河力量”的深意。“每捡起一片垃圾,就是为闽江少添一分负担,”队员们说,用脚步丈量责任,才能让碧波常驻。
二、拓印传情:教孩童用巧手“印”出清水鱼
返回学校后,实践队走进幼儿园,开展“拓印小鱼,守护闽江”主题活动。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队员们提前准备了鱼形模板、颜料和画纸,先给孩子们讲“闽江里的小鱼喜欢干净的家”,再手把手教大家用拓印的方式创作:将模板蘸上蓝色颜料,轻轻按在纸上,一条灵动的“小鱼”便跃然纸上,孩子们还兴致勃勃地给小鱼添上“水草”“泡泡”。
“你看我的小鱼在笑呢,因为水里没有垃圾!”一个小朋友举着作品欢呼。队员们趁机引导:“那我们要一起保护闽江,让小鱼一直住干净的家,好不好?”拓印的乐趣里藏着护河的种子,让环保理念在孩子们心中悄悄发芽。
三、声入人心:用实践故事传递护河志
“大家看这张照片,岸边的塑料碎片特别多,我们蹲在地上捡了整整两袋……”实践队在校园开展“闽江护河分享会”,队员们结合行动中的照片、视频,讲述清理垃圾的细节、沿岸生态的现状。他们用亲身经历告诉同学们:“看似不起眼的烟头、塑料袋,一旦流入江中,就会成为威胁水生态的‘隐形杀手’。”
分享会上,队员们还演示了垃圾分类方法,呼吁大家从“不随手扔垃圾”“节约用水”等小事做起,将护河意识融入日常。“原来护河离我们这么近,下次有活动我也要参加!”现场同学的热情回应,让队员们感受到宣讲的力量。
四、听声知史:从环卫故事里读懂坚守分量
“以前这岸边垃圾多的时候,早上六点开工,一车车往中转站运,现在有你们年轻人帮忙,岸边干净多了,江里的水也亮堂了!”清理间隙,负责闽江公园片区的环卫工人李师傅和队员们聊起日常。他指着岸边的步道说,自己在这里清扫了八年,最明显的变化是“主动捡垃圾的人多了,随手扔的少了”,还笑着说“看到你们弯腰拾捡的样子,就觉得这活儿干得值”。
队员们把这些对话记在心里,回校后在分享会上讲给同学听:“师傅说‘护河就像扫地,每天都得扫,才能一直干净’,这其实就是最实在的守护——不用豪言壮语,靠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故事,让大家更懂“守护”二字的分量。
从巡河清理到童趣拓印,从声入人心到听声知史,福幼专“河小禹”们用多元行动诠释着“禹我同行”的担当。正如实践队队长所说:“作为学前教育学子,我们既守护着眼前的闽江碧波,也在为孩子们播撒环保的种子。这份青春承诺,会一直写在闽江的岸边,写在每一次俯身与坚持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游展颜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