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溯民间歌舞,脉承屏南戏台

发布时间:2025-08-25 13:2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曾诗滢   阅读 4.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曾诗滢)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2025年7月29日,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屏南县龙潭古村,开展了屏南平戏文化传承实践活动,旨在让青春力量赋能非遗传承,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探馆寻根,触摸平戏历史脉络。

实践队首站抵达屏南四平戏博物馆。这座由传统民居改造的博物馆完整保留了四平戏的原始风貌,从明清时期的戏服、道具,到记录四平戏600余年传承历史的珍贵档案,生动展现了四平戏自明代萌芽的发展轨迹。队员们穿梭于各个展室,仿佛亲眼见证了四平戏昔日的繁盛,真切感受到了岁月沉淀下的文化厚重。

图为实践队队员听四平戏博物馆馆长讲解

观演悟艺,领略非遗舞台魅力。

在古戏台前,实践队观赏了四平戏《薛继夺配》选段演出。演员身着戏服亮相,有气场,带方言的唱腔有张力,表情与身段将戏剧冲突推向高潮,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队员们专注观看,散场后仍沉浸其中让队员们沉浸在四平戏的艺术世界中。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四平戏演出台里合影留念

IP赋能,激活非遗创新活力。

在与传承人深入交流后,实践队围绕四平戏打造创意文创,并设计专属IP形象。让600年非遗借IP焕发青春活力,助力其“活”在当下 。

图为实践队队员设计的IP形象

实践悟理,厚植文化传承担当。

这场与屏南平戏的深度对话,让实践队员们真切体悟到传统戏曲的独特韵味与非遗传承的深远意义。从博物馆里的戏服道具到古戏台上的经典唱段,从老艺人的坚守故事到文创设计中的元素创新,每一处细节都如同一个个生动的文化符号,串联起四平戏六百年的传承脉络。

实践虽已画上句点,但守护的热忱永不消退。队员们将带着这份实践中的触动与思考,继续以青春担当为四平戏传承注入新活力。未来,大家会始终怀揣责任,不断探索传统戏曲与当代生活接轨的新方式,用更鲜活的载体让四平戏走进更多人的视野,在坚守中创新,在创新中坚守,以实际行动呵护好这颗珍贵的非遗明珠,让传统戏曲的文化基因在新时代持续绽放光彩。

撰文 | 曾诗滢

图片 | 陈舒怡 李妍霓

一审 | 陈扬峰

二审 | 王李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曾诗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