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邓鑫)7月7日,邵阳学院 “青春志愿,普语启航”教育关爱服务团在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板桥乡召伯村持续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团创新推出“交通指南”、“推普歌唱”、“编程小车”三大主题趣味课堂,以知识拓展视野、用科技激发好奇、借歌声传递情怀,为乡村孩子打造沉浸式学习体验,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课堂上,服务团志愿者化身引导者,为孩子们开启多元知识的大门。在交通指南课堂中,志愿者借助生动课件,讲解交通标识、安全规则与出行规划。通过情景模拟与互动问答,将抽象知识具象化,让孩子们掌握安全“护身符”,更打开了眺望山外世界的窗口。
原来去城里坐火车要提前买票找站台!”课后,孩子们兴奋地交流新发现,眼中闪烁着对广阔天地的向往。
图为志愿者在交通课堂进行情景教学。通讯员 邓鑫 摄
在推普歌唱课堂,悠扬的《我的祖国》旋律响起。志愿者耐心指导孩子们逐字逐句进行普通话发音练习(如“‘窝’ wō”、“‘贴’ tiē”)。当孩子们用日渐清晰、饱含深情的普通话合唱时,语言能力的提升与深厚的家国情怀完美交融。
这堂别开生面的课程,巧妙地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融入音乐与思政教育,让爱国情怀在标准的发音与优美的旋律中扎根心田。
图为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进行推普歌唱练习。通讯员 邓鑫 摄
编程小车课堂则化身为科技启蒙的乐园。志愿者利用智能小车模型,将抽象的编程原理进行可视化教学。孩子们围在一起,亲手调试代码参数,紧张观察着小车的运行轨迹。“成功啦!我的小车跑起来啦!”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是探索成功的喜悦。
对于许多乡村孩子而言,这是第一次亲手触摸“代码”的魔力,有效点燃了他们对信息科技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在心中悄然播下科学思维的种子。
图为孩子们在志愿者指导下动手操作编程小车。通讯员 邓鑫 摄
此次多元课堂实践,是服务团深化“三下乡”内涵、精准对接乡村儿童成长需求的生动体现。交通课堂筑牢安全意识,拓展认知视野;推普歌唱课堂提升语言素养,厚植家国情怀;编程小车课堂则弥补乡村科技教育资源短板,启蒙创新思维,为孩子们拓宽了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在乡村教育振兴的进程中,此类创新实践搭建起城乡教育互动的桥梁。邵阳学院的学子不仅带来了丰富的知识技能,更传递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与多元的文化视角。服务团以青春智慧与实际行动证明,志愿力量能够有效赋能乡村教育,通过“知识+兴趣+梦想”的多元融合,为乡村孩子的全面发展注入新动能,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高校学子的青春方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杜邵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