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手电光划破夜色 脚步丈量安全
"东街路灯故障路段已标记,请工程组跟进""独居老人王阿姨家门窗检查完毕"——晚上7点,一支由20名大学生组成的义警巡逻队正穿梭在太白大道社区街巷中。他们红色志愿者马甲,手持强光手电,如同夜色中的"移动灯塔"。这是安徽工业大学联合辖区派出所开展的"平安守护"专项行动,学生志愿者首次深度参与社区夜间安全联防。
▲图为在春晖悦府小区进行巡逻
3小时巡逻背后的精细化运作
7月6日晚6点,参与学生在派出所完成岗前培训,学习基础安防器械使用、可疑情况处置流程。"我们划分了隐患排查、应急支援、宣教服务3个小组,巡逻路线覆盖老旧小区、夜市摊点等5类重点区域。"活动负责人、派出所李警官介绍道。
▲图为在派出所完成岗前培训
警校协同:从"理论课堂"到"实践战场
"同学们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平安建设的共建者。"安徽工业大学大学保卫处处长表示,此次活动创新采用"1警+2生"编组模式,民警实时指导风险研判。这种"专业赋能巡逻"的模式获得居民点赞。72岁的独居老人刘大爷拉着志愿者的手说:"这些娃娃比监控探头还管用,看见蓝袖章心里就踏实!
▲图为在马鞍山市文化广场进行巡逻任务
长效机制:安全实践纳入育人体系
据学工部透露,此次义警经历将计入学生"第二课堂"学分,表现突出者可获公安机关颁发的"平安志愿者"认证证书。未来拟建立常态化机制,开发"电子巡逻日志"小程序,实现任务派发、轨迹记录、学分认证数字化管理。
▲图为完成全部巡逻任务结束合影
"守护别人的夜晚,让我读懂了责任的分量。"活动结束后,志愿者在总结会上感慨。这或许正是新时代安全教育最生动的注脚:当青春力量融入社会治理脉络,安全的承诺便在每一步踏实的前行中愈加清晰。
(通讯员 夏晟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夏晟凯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