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7日讯(通讯员 陈烜 张海毅)2025年7月3日下午3时,福建农林大学“山湖知行”乡村振兴实践团正式进驻安溪县湖头镇山都村。10名怀揣乡村热忱与探索精神的青年学子,在党的二十大代表、学院教师温文溪,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黄成茂、副书记张云帆及时卫平老师的带领下,抵达这片古韵与生机交织的土地,拉开了为期二十一日的乡村振兴实践帷幕。
(一)开营仪式:共启乡村探索之门
活动首站以“探湖头山都秘境·研乡村振兴新章——湖头镇‘三下乡’调研之旅启幕”拉开序幕。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党委书记黄成茂出席并致辞,他以“以青春之名,赴乡村之约;以知行合一,践育人初心;以协同之力,谱共进新篇”为脉络,深刻阐释了此次活动的核心意义:“乡村不仅是国家发展的‘根脉’,更是青年成长的‘课堂’。希望同学们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用脚步丈量乡土中国的温度。”
湖头镇副镇长陈松泉结合镇域发展定位,对活动寄予厚望:“山都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生态资源禀赋突出,是湖头镇乡村振兴的‘潜力股’。期待同学们以专业视角为乡村发展‘把脉问诊’,为镇域经济注入创新动能。”
图为黄成茂书记致开幕词,通讯员 高博雯/摄
作为“东道主”,山都村党支部书记裴荣桂用鲜活的语言介绍村庄特色:“这里有千年古厝的烟火气,有生态茶园的绿意盎然,更有村民们对‘共同富裕’的殷切期盼。期待同学们用年轻人的‘新点子’,为山都的乡村振兴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支教活动:点亮乡村教育之光
开营仪式后,“情系山都育青苗·爱筑未来启新程——湖头镇‘三下乡’支教活动正式启动”环节开启。仙都小学校长林志坚向前来支教的师生表示衷心感谢。他坦言,山都村地处山区,孩子们接触外界资源的渠道相对有限:“这次活动不仅能为孩子们带来知识拓展,更能通过大哥哥大姐姐的视角,让他们看见更广阔的世界。”
针对乡村教育需求,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张云帆提出实践方向:“支教不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而是用‘学科+’思维为乡村教育赋能。希望同学们发挥茶学、数字经济和大数据管理等专业优势,设计特色课程,让课堂既有‘泥土味’又有‘时代感’。”
图为张云帆副书记致辞,通讯员 姚丽霞/摄
(三)思政课堂:厚植家国情怀
启动仪式后,一场别开生面的思政课在仙都小学教室展开。黄成茂书记以“乡村·我们的家”为主题,用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切入——从山都村的古榕树讲到生态茶园的“绿色经济”,从祖辈的耕读传家讲到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同学们,你们脚下的土地不仅有祖先的故事,更有属于你们的未来。”他鼓励孩子们:“好好读书,将来无论是留在家乡建设,还是走出去再回来反哺,都是对乡村最好的热爱。”
课堂上,孩子们积极互动,纷纷举手分享自己对“家乡”的理解。这场跨越年龄的对话,不仅让乡村孩子在心中埋下了“强国有我”的种子,更让实践团成员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教育先行”的分量。
图为黄成茂书记同学生们共上一节思政课,通讯员 吴欣瑜/摄
(四)深度交流:共话乡村治理
夜幕降临,饭后闲暇时光,黄成茂书记与山都村书记裴荣桂围坐在一起,就乡村治理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双方探讨了乡村治理中的难题与机遇,分享了各自的经验与见解,为山都村的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也为后续的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山湖知行实践队同学院领导和湖头镇领导合影
此次“山湖知行”实践团的启幕,不仅搭建了高校与乡村的“连心桥”,更以青春之姿、专业之力,在山都村的振兴画卷上写下生动注脚。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深耕“调研+支教”双轨实践,在田间地头中解码乡村振兴密码,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时卫平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