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子感悟新时代伟大成就,深悟南粤文脉传承与侨乡精神内涵,2025年7月3日,佛山大学农业与生物工程学院“筑梦启航”实践队继续跟随习近平总书记“南粤文脉线”考察路径,深度探访汕头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及邮政总局大楼旧址,在历史现场中触摸时代脉搏,汲取奋进力量。
走进小公园,感悟发展伟力
“筑梦启航”实践队首站来到承载汕头百年开埠记忆的小公园街区。这里青石板路蜿蜒,南洋风格的骑楼建筑林立,无声诉说着“百载商埠”的往昔繁华。
队员们行走在习近平总书记曾踏访的街巷,实地探寻其从历史风貌区到文旅新地标的蝶变历程。通过查阅资料与现场学习,队员们得知小公园片区曾一度沉寂,近年来当地正是秉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修旧如旧”原则,避免过度开发,扎实推进保护性更新改造,使其重现生机,成为汕头文旅融合的新地标,生动诠释了“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理念。队员们深入了解到小公园保护活化工程对延续城市文脉、凝聚侨乡情感的关键作用。
小公园党群服务中心作为街区的重要服务与文化展示窗口,其开放运行生动体现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活力,为队员们提供了学习红色精神、感悟为民情怀的鲜活课堂。队员们感叹,这里不仅是建筑的修复与活化,更是城市文脉的赓续与创新。小公园的变迁正是汕头珍视历史、活化遗产,让南粤文脉在新时代焕发新生的生动写照,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文化遗产保护思想的深刻践行。
探访邮局旧址,解码“侨批”精神
实践队的第二站是见证近代邮政发展与华侨历史的汕头邮政总局大楼旧址(俗称“老安平邮局”),紧邻习近平总书记重点考察的侨批文物馆。作为“南粤文脉线”关键节点,汕头邮政总局大楼意义独特。它是广东现存完整的侨批局建筑,见证侨乡通信历程,承载侨胞家国深情;建筑风格中西合璧,留存潮汕地域风貌与近代邮政印记;百年来传递邮件,串联文化交流,成为南粤文脉传承中,侨文化与邮政文化交融互映的鲜活载体。
这座1922年建成的欧陆式建筑,作为“汕头开埠首座自建邮局”,见证了中国邮政发展历程。它不仅是邮政史的载体,更凝聚着“爱国爱乡、诚实守信”的侨批精神,彰显南粤“开放包容”的文脉特质。
走进邮局旧址,队员们了解到这座历经沧桑的建筑:1918年地震后重建,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通过"微改造"转型为"旅邮站",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号召。作为侨批枢纽,这里珍藏的信件承载着侨胞的家国情怀,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侨批"记载创业史与家国情"的重要论述,这座建筑正是"侨批精神"的鲜活见证。
活化历史遗产,赋能时代新篇
小公园街区与邮局旧址的保护利用,是汕头活化历史资源、推动文旅融合的典范。它们既是城市文化名片,为经济转型注入活力,更传承着敢闯敢试的岭南精神,为高质量发展厚植文化底蕴。
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这些成功案例是习近平总书记"南粤文脉"理念的生动实践,展现了广东"守正创新"的智慧。其保护活化既丰富了讲好中国故事的素材,更夯实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根基。
此次汕头之行,通过实地探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点,队员们深化了对文脉保护的理解。站在小公园亭下,触摸修复的骑楼,体会到"让城市留下记忆"的深意;邮局旧址的侨批,更让他们感受到沉甸甸的家国情怀——这正是激励青年接续奋斗的精神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郑小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