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财经学院青年学生赴鄞州非遗馆:挖掘宁波钉碗技艺背后的“她”力量

发布时间:2025-07-04 23: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余若涵   阅读 5.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在宁波鄞州非遗馆里,一间摆满锔钉工具的工作室中,市级非遗传承人应培明的夫人正手持金刚钻,在一只裂成三瓣的青瓷碗上精准定位。“这门手艺看着不难,实则要练到‘钻眼不裂、钉口无缝’,没有十年功夫下不来。” 她手中的铜锔钉弯成优美的拱桥状,轻轻叩击便与瓷碗严丝合缝,这便是有着千年历史的宁波钉碗技艺。

钉碗,又称锔瓷,是用金属锔钉修复破损瓷器的传统技艺。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的俗语在宁波街巷广为流传。应培明是这门技艺的传人,而他的夫人,正成为这项古老技艺坚定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采访代表性非遗传承人应培明的夫人

“最初只是看着他忙活。” 回忆起与钉碗技艺的结缘,应夫人的目光落在墙角的工具箱上,回忆起丈夫对着破碎碗碟凝神屏气的模样,细小的锔钉在他手中仿佛有了生命。“有次看到一只清代的青花碗,碎成五片还被他修好,盛水不漏,那一刻突然觉得这不是简单的修补,是物件生命的延续。”

金刚钻的倾斜角度、锔钉淬火的温度、补釉时的材料配比,都在她眼里渐渐刻下印记。耳濡目染间,她悄然开启了对钉碗技艺的摸索。“第一次钻裂了顾客的祖传瓷杯,整夜没睡好。”她笑称自己是“半路出家”,却用十年时间练就了 “观纹识瓷” 的本领,现如今裂痕里能“飞”出花鸟、云纹等图样,修复后的瓷器反而更有一番独特韵味。

现如今,伴随着时代发展,很多初次了解这项技艺的人对此常常不解,钉碗这项技艺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她指着修复好的瓷器告诉我们:“锔钉补的是裂痕,续的是念想。这门手艺教会我们珍惜,这才是最该传下去的。”

工作室中部分钉碗作品

阳光透过窗棂,照在陈列架上琳琅满目的修复作品上。那些密布着细密锔钉的瓷碗,点点星辰里,大浪淘沙中,既见证着岁月的沧桑,也闪耀着传承的光芒。在宁波,像应夫人这样的“非遗守护者”还有许多,他们用坚守证明:传统技艺的生命力,正藏在每一双传承者的手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若涵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17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