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4日讯 (通讯员 赖赟祺)近期,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红心向党"实践队来到瑞金叶坪旧址群,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主题实践活动。当车辆驶向叶坪时,当地司机指着入口处雄伟的建筑介绍道:"这是全国最大的五角星造型标志!这座五角星造型的胜利之门,每个角都代表着一颗赤诚的革命之心。"
▲图为红五星胜利之门 赖赟祺摄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掠过红军烈士纪念塔的尖顶,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瑞”火照“于”途社会实践团队的队员们已经整齐列队在叶坪革命旧址群前。他们胸前的团徽与旧址前的红旗交相辉映,一场跨越90年的青春对话正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展开。
步入旧址,巍峨的红军烈士纪念塔首先映入眼帘。讲解员深情讲述着塔身上"红军烈士纪念塔"七个鎏金大字背后的故事:"其中'烈'字是当年的原迹,是叶坪村的谢大娘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当被问及为何要这样做时,谢奶奶曾说,小儿子参加红军时,自己当年还没来得及看上小儿子一眼,小儿子就去了战场。对于她而言,这个"烈"字意义非凡。这块石板不仅承载着一位母亲的思念,更寄托着老区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
▲图为讲解员为队员讲解 佟汶锜摄
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旧址内,实践队员们开展了一场特殊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家齐声高唱《国际歌》,嘹亮的歌声在古朴的建筑内回荡。礼堂廊柱上"发扬革命传统"的标语依然清晰可见,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图为队员集体合唱《国际歌》 黄艺摄
当历史的回响与现实的脚步在此交汇,看到的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密码。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穿越时空的信使,每一处革命遗址都是永不褪色的精神坐标。站在新时代的坐标上回望,红色基因不是陈列馆里的展品,而是流淌在血脉中的精神力量。革命传统不是教科书上的文字,而是照亮前路的永恒火炬。正如那保存完好的"烈"字,历经岁月洗礼而愈发闪耀;就像那传唱不息的《国际歌》,穿越时空依然激荡人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这份信仰的力量必将薪火相传,照亮前行的每一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熊婉君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