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积极响应 “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 暑期 “大思政” 实践活动号召,引导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在实践中经风雨、长才干,7 月 2 日,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 “逐梦乡野・赋能乡村” 暑期实践团奔赴江西省抚州市宜黄县圳口乡徐溪村豆角种植基地,开展了别开生面的 “青春直播助农” 实践活动,在这片延续千年农耕文明的赣鄱沃土上,实践团成员化身“带货主播”,。抓住新鲜豆角上市的黄金时期借直播平台架起时空桥梁——让凝聚古老农耕智慧的徐溪豆角搭上“云快车”,以青春力量激活乡土物产的新生,赓续生生不息的农业传承。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与推广,2025 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此次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逐梦乡野・赋能乡村” 暑期实践团的行动,正是对这一政策的生动践行,旨在借科技之力,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青藤架下开直播 青春主播活力推介
在徐溪村豆角种植基地,嫩绿的藤蔓间挂满了饱满的豆荚。实践队员们迅速各就各位,摇身一变成为新农人主播。镜头开启的那一刻,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开启了“云端推介”:“屏幕前的朋友们,看过来!这是咱们宜黄圳口乡徐溪村的黄金豆角,清晨带露采摘,冷链急速锁鲜,只需72小时,新鲜豆角就能端上您家的餐桌!”
团队成员充分依托自身的专业知识,巧妙运用直播营销技巧,从豆角的土壤培育、有机种植过程,到其“天然农家肥”的独特优势,讲解得生动鲜活。团队成员缪同学表示:“把课堂搬到田野,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乡村,借助新媒体为农产品打开销路,这是我们此次实践的重要课题,也是积极响应国家鼓励高校人才投身农业科技创新与服务‘三农’的号召。”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直播带货,更是将有关农业专业知识与新媒体传播相结合的创新实践,为农产品上行探索新路径,契合国家培养高素质农业人才、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政策导向。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直播介绍豆角产品
乡音乡情融屏间 农耕故事引共鸣
直播现场气氛热烈非凡,当地种植户也被青年学子的热情所感染,主动走到镜头前,捧着刚摘下的豆角介绍道,“我们这儿水土好,种出来的豆角脆嫩无筋,以前愁销路,今年多亏了这些大学生。”
队员们将圳口乡的农耕文化、民间故事巧妙地融入直播之中,讲述豆角藤蔓下的乡村记忆。村民也自发加入,用当地方言分享种植故事。直播间里,“支持助农”“已下单” 的留言弹幕不断滚动,指尖轻点间,订单纷至沓来。实践团成员同步记录产品信息,协调解答 “冷链急速锁鲜” 运输流程,确保新鲜豆角能够精准送达消费者的餐桌。这种将地域文化与农产品营销相结合的方式,不仅增加了农产品的附加价值,也符合国家关于传承和发展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要求,助力提升乡村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图为当地农户在直播间进行讲解
云端聚力结硕果 助农榜单显实效
整场直播内容丰富、互动频繁,生动地展示了徐溪豆角的品质魅力,成功实现了农耕文化与数字经济的有机融合。直播间累计吸引近五万人次观看,成功跻身本地直播生鲜热卖榜前列。通过新媒体平台的精准推广,徐溪豆角销量较日常显著增长,为后续建立长期助农渠道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实践团成员直播合影
此次助农直播是江西农业大学“逐梦乡野・赋能乡村” 暑期社会实践团践行“用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也是青年学子们行走赣鄱大地、服务乡村发展,响应国家号召的青春答卷。团队负责人表示,希望后续可以总结提炼 “徐溪经验”,形成一种可推广的电商助农方案,持续探索新媒体在带动乡村产业、传播乡土文化中的积极作用。这与国家鼓励各地探索创新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促进农业与多领域深度融合的政策方向一致,致力于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青春智慧和力量,让青春在广袤乡野中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彭永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