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拾遗她光”实践团考察非遗巾帼共富工坊

发布时间:2025-07-04 20:5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静怡   阅读 2.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6月29日,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拾遗她光”实践团前往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对一家传承四代的非遗巾帼共富工坊开展实地考察与深度访谈。

(图为展示宫灯样式,李诚丽供图)

宫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兼具照明与艺术价值。该工坊传承的宫灯制作技艺融合木雕、彩绘、裱糊等工艺,其作品凝聚着手艺人的心血与智慧。现年58岁的李女士是工坊第四代传承人,她投身宫灯制作行业40余载,将传承宫灯技艺视为情怀。此技艺虽源于北方,经南北文化融合在南方发展,使工坊成为国内木质空间制作领域的佼佼者,但李女士坦言,宫灯制作工艺复杂,传承人才匮乏,吸引年轻人参与传承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图为展示宫灯制作材料之一,李诚丽供图)

在工坊内,随处可见女性员工专注工作。35岁的张大姐曾因需照顾家庭难以外出工作,加入工坊后,从基础打磨学起,现已能独立完成彩绘工序。她表示,在这里工作时间灵活,既能顾家又有稳定收入。工坊内女性员工占比达三分之二,负责人李女士充分考虑女性困境,将部分手工制作环节允许员工带回家完成,并为员工提供系统培训。工坊采用底薪加提成的薪酬模式,技术熟练的员工收入可观,在带动周边妇女就业、促进乡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图为“拾遗她光”实践团采访李女士。张静怡供图)

在非遗传承与发展上,工坊积极创新,线下开拓市场,线上通过抖音、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平台宣传推广,部分大学生也利用新媒体助力。李女士的儿子返乡成为“创二代”,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宫灯制作,推出的文创产品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不过,非遗传承仍面临诸多挑战,李女士希望政府给予更多实质性帮助,推动非遗产业发展。

对于未来,工坊计划打造宫灯文化体验基地,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从青少年着手培养对手工艺的兴趣。这家非遗巾帼共富工坊,以宫灯为载体,在传承传统技艺、发挥女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积极探索,期待更多人关注非遗传承,助力传统手工艺发展。

(图为“拾遗她光”实践团与李女士合照,李诚丽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静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