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菜轮作育土,天敌工厂护田:撒莲镇绘就共富农业新图景——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农学院)“绿技融农共富调研队”开展

发布时间:2025-07-04 17: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彦奇 谈金凤 唐风 王贤艺 张学博   阅读 413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了探索米易县农业产业生态与共富协同路径、深化理论与实践结合,2025年7月2日,攀枝花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农学院)“绿技融农共富调研队”到米易县撒莲镇开展暑期实践活动。踏入撒莲镇,整齐田垄与错落农舍间,乡村振兴图景跃然眼前,智慧农业为田野注入活力。其中,安全村深耕蔬菜种植,“水稻+番茄”轮作成效显著;垭口村的天敌工厂,依托生物防治、物理诱捕等绿色生态技术,正引领农业生产模式革新。

轮作模式里的“土地密码”

在米易县撒莲镇安全村张主任的带领下,“绿技融农共富调研队”的学子们来到了在安全村的田间地头,在这里一套精密的“土地时序算法”正在上演:每年5-9月,千亩良田统一流转种植水稻,每亩700-1000元的租金搭配200元政府补贴,让土地红利直接反哺农户。水稻收割后,田水天然杀菌的生态优势即刻转化为番茄种植的“绿色基底”——依托当地温润气候,番茄种植仅需覆膜即可满足生长需求,省去增温设施的成本投入。

如今,全村75%的土地都成为番茄的“生长舞台”:每亩6000元的投入,换来万元级的利润回报。为破解高产带来的市场压力,村里开辟多维度销售网络:既有农户自销的“烟火气”,也有依托“老王味道”的订单农业,更吸引外地收购商纷至沓来。而“糃稻”大米的品牌化探索,正让优质农产品从田间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图为张主任为团队成员讲解稻菜轮作。李彦奇 供图

图为农户在田里除草。李彦奇 供图

多元种植中的“立体智慧”

安全村的土地规划藏着精妙的“立体哲学”:500亩土地化身“水果试验田”,蓝莓与阳光玫瑰葡萄在这里绽放甜蜜;少量玉米的种植并非为了收获,而是作为秸秆还田的“天然肥料”;更巧妙的是依据海拔差异培育的早熟与晚熟番茄品种,让新鲜果蔬在不同时段错峰上市。蔬菜茬口的养分循环利用,更让水稻种植减少了化肥依赖,形成生态与经济的良性闭环。

科技赋能贯穿生产全周期:无人机飞防如雄鹰掠过田垄,杀虫灯与物理防控织就安全网络,人工除草守护作物纯净生长;农科院专家定期驻点授课,将前沿技术转化为田间实践。村民收入渠道也随之拓宽——除了农业生产,工业园区的就近务工机会,让增收路径更趋多元。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稻田。李彦奇 供图

图为张主任与团队成员合照。李紫嫣 供图

天敌工厂里的“绿色革命”

四川米易天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攀西天敌工厂),主要致力于天敌昆虫的培育和应用,以实现绿色防控,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天敌昆虫的生物防治方式,可以有效降低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在这里,一场静默的“绿色革命”正在上演。授粉环节,熊蜂取代了传统激素点花,以自然之力降低生产成本;病虫害防治领域,生物防控技术大显身手:丽蚜小蜂寄生白粉虱卵,赤眼蜂围剿螟虫卵,金龟子绿僵菌成为多种害虫的“生态天敌”。同时,作为国家级土壤监测点,这里设置的无肥区、配方施肥区和传统施肥区,正为科学施肥提供着精准参照。水稻栽培中的“无水控水”技术,更通过优化植株分粒,让稻谷产量与品质实现双提升。

在攀西天敌工厂的试验田里,农业专家余老师为“绿技融农共富调研队”的学子们,讲授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地课堂”。他引导学生观察田埂边悬挂的诱虫板,分析不同颜色对害虫的吸引差异。黄板与紫板组成“色彩防控矩阵”:黄板精准诱杀斑潜蝇、潜叶蛾和蚜虫,紫板则专门针对蓟马布下陷阱;信息素诱捕器如“田间哨兵”,实时监测害虫动态。学生们边记录边提问,热烈的讨论声与田间的虫鸣交织,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图为余老师讲解生物防治剂的应用原理。李彦奇 供图

图为余老师展示诱捕器。李彦奇 供图

图为余老师为大家讲解虫害现象。李彦奇 供图

图为余老师在天地工厂与团队成员合照。李彦奇 供图

通过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和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撒莲镇在绿色生产领域迈出坚实步伐。从“企业+农业”的模式创新,到育苗研发与订单销售的全链条整合;从撒莲基地与省农科院的产学研联动,到早春蔬菜、轮作作物与海拔差异化种植构成的产业矩阵——撒莲镇的实践证明,当科技与土地深度拥抱,传统农业便能焕发新生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在诉说:科技不仅是田间的生产工具,更是撬动乡村共富的金色杠杆,正推动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徐徐铺展。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彦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