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学子纪念馆之行淬炼为民信念

发布时间:2025-07-04 14:4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程文祥   阅读 48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欣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盛典,于岁月长河的关键坐标,团队叩问初心,感悟信仰之光;汲取力量,激扬奋进之志。2025年7月1日,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银龄心能,颐养天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走进安徽省蔡洼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纪念馆,实践团通过实地感悟革命精神,溯源“红医精神”内核,筑牢“人民医学为人民”的坚定信念。为后续深入基层开展义诊,健康宣讲等实践活动奠定坚实思想基础。

▲ (图为实践团在蔡洼淮海战役纪念馆合影 胡亚丹 摄)

烽火记忆铸魂,感悟精神伟力

实践团成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跟随讲解员的步伐,依次瞻仰总前委旧址、历史图片展厅及文物陈列室。斑驳的电报机、泛黄的作战地图、复原的指挥所场景,将时光拉回1948年的战略决战时刻。成员们驻足“小推车推出来的胜利”主题展区,透过支前民工肩扛手推的雕塑群像,深刻理解“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并从中提炼出听党指挥、信念如磐、军民同心、攻坚克难、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内核。置身昔日运筹帷幄的作战指挥室,实践团成员们仿佛听见历史回响,感受到革命先辈为民族解放事业殚精竭虑的赤胆忠心。

▲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体验淮海战役“小推车” 许子怡 摄)

战地医魂溯源,赓续红色基因

参观过程中,战役历史的厚重感与医学生的职业使命产生强烈共鸣。凝视支前队伍运送物资的场景还原,实践团成员们自然联想到隐匿于后勤保障线上的药品箱与担架队,深刻体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战争法则中医疗保障的战略地位;研读战役伤亡数据及战地救护史料,实践团成员们由衷感悟到在缺医少药、炮火连天的极端环境下,白衣战士以血肉之躯筑起生命防线的医者大爱。这种历史场景与职业使命的时空对话,让“政治坚定、技术精良、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红医精神具象化——其“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与淮海战役“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制胜密码同根同源。革命战争年代的战地医疗实践,正是红医精神在烽火硝烟中的生动写照。

▲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学习淮海战役精神 胡亚丹 摄)

医者誓言铿锵,践行青春担当

在纪念馆庄严的党旗前,实践团举行医学生誓言重温仪式。7名实践团成员和2名老师整装肃立,高举右拳,用青春之声许下庄严承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我志愿献身医学,恪守医德,救死扶伤……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誓言声声,回荡在纪念馆上空,更激荡在每位医学生心间。在革命圣地宣誓,每个字都重若千钧。”护理学专业学生王仪涵动情地说,“先辈们用鲜血捍卫和平,我们必将用医术守护健康。传承红医精神,就是要把对党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化作临床实践中的每一次问诊、每一次操作。”实践团指导教师王春晓强调:“此次蔡洼之行,是学院‘大思政课’的生动实践,也是后续系列实践活动的精神起点。希望同学们将红色基因融入医学血脉,以‘精术’夯实从医之基,以‘仁心’厚植为民之情,在即将开展的义诊等活动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医者誓言。”

(图为实践团队员宣誓医学生誓言 胡亚丹 摄)

赓续红色血脉,服务健康中国

据悉,在完成蔡洼红色精神学习后,实践团将奔赴周边乡镇,开展义诊、健康宣教等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成员们表示,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把在蔡洼汲取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实际行动,以“医者仁心”践行“人民至上”理念,在守护人民健康的征程中,让红医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 (图为实践团队员在致敬淮海战役战士 胡亚丹 摄)

此次蔡洼红色实践,实践团成员通过“沉浸式”红色教育、“体验式”精神传承、“情景式”誓言教育,实践团成员对红医精神的时代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体悟,也为后续服务健康中国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通讯员:程文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文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