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3日上午九点,江西农业大学“乡韵寻迹,阡陌筑梦”社会实践营队抵达江西省宜春市靖安区三爪仑乡,正式开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当日下午三点,营队成员满怀热忱地前往犁壁山,参观红色景点,探寻革命先辈的足迹,接受红色精神的洗礼。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湘鄂赣犁壁山红色革命展馆 周馥竹摄
红色展馆:在讲解中追忆峥嵘岁月
首先,队员们抵达湘鄂赣犁壁山红色革命展馆,认真倾听讲解员讲述英烈们在靖安革命的壮烈故事。
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湘鄂赣边区犁壁山苏维埃政府在此成立,成为当地革命斗争的重要据点。在艰苦卓绝的岁月里,革命先辈们在此地开展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图为实践队员们举着红旗上山 周馥竹摄
上山之路:在红歌里迈出坚定步伐
江西农业大学“乡韵寻迹,阡陌筑梦”社会实践营队的同学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一路上,激昂的红歌在山林间回荡,《映山红》《歌唱祖国》等一首首经典曲目,将队员们带回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对先烈的缅怀与敬意。
革命旧址:在红旗下喊出铿锵誓言
抵达犁壁山苏维埃政府旧址时,队员们瞬间被这座古朴建筑所吸引。讲解员为队员们讲述那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历史。据讲解员介绍,1934年,红十六师和红十七师路过靖安,在犁壁山驻扎,沿途向群众宣传共产党的方针政策。在红军的影响下,许多当地群众积极投身革命,龚元茂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龚元茂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从小饱受地主的剥削压迫,红军的到来让他看到了希望,毅然加入了共产党。
1934年9月,中共犁壁山党支部成立,龚元茂担任党支部书记。同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湘鄂赣边区犁壁山苏维埃政府成立,龚元茂被选为政府成员之一。在打土豪、分青苗、筹粮款、反“围剿”等斗争中,龚元茂带领同志们勇敢斗争,为革命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不幸的是,在一次行动中,龚元茂被国民党反动派抓获,敌人对他施以酷刑,甚至残忍地挖出他的心脏,但他始终坚贞不屈,直至壮烈牺牲。听着讲解员的讲述,队员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看到了革命先辈们为了理想信念,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身影,心中充满了对他们的敬佩和感激之情。
图为苏维埃政府旧址内部陈列 周馥竹摄
随后,队员们走进苏维埃政府旧址内部参观。屋内陈列着一些简单的生活用品和战斗武器,虽然简陋,但每一件物品都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墙上挂着的一幅幅老照片,记录了革命先辈们的峥嵘岁月,他们坚定的眼神和无畏的表情,深深震撼着同学们的心灵。
紧接着,升旗仪式正式开始。随着激昂的国歌声响起,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微风中冉冉升起。全体队员行注目礼,齐声高唱国歌,目光坚定地追随着国旗缓缓上升,那一刻,爱国之情在每个人心中澎湃涌动。升旗仪式结束后,队员们齐聚一堂,共同唱响《歌唱祖国》,用歌声传递对党的忠诚与热爱。同学们以歌为媒,以声传情,在红歌中汲取奋进力量,铭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图为队员们在犁壁山山顶升国旗行注目礼 周馥竹摄
通过此次实地参观和学习,营队成员不仅深入了解了当地的红色历史,更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洗礼。接下来,“乡韵寻迹,阡陌筑梦”实践营队还将在三爪仑乡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如应急救护普及、文化教育帮扶等,用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让青春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绽放绚丽之花。
供稿团队:江西农业大学校团委“乡韵寻迹,阡陌筑梦”社会实践营队
通讯员:梁小凤 刘可心 危笑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可心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