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1日讯 (通讯员 林沂昕 李奕萱 曾晨) 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2025年7月1日,“‘青’廉笃行” 实践队走进仙都镇大地村、先锋村,在土楼群中探寻家风传承密码,并以艺术创作激活廉洁文化的当代表达,以家风传承为切入点强化青年廉洁意识,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文化场景中具象化呈现。
图为实践队在南阳楼合影留念
当天上午,实践队抵达南阳楼前,将8×5米的巨幅画布平铺于土楼内埕。队员们手执画笔共绘“清风护航,廉润青春”主题海报,翠绿的竹子与廉洁标语在画布上依次呈现。巨幅海报中,土楼飞檐与廉洁标语相映成趣。“土楼的坚固源于夯土的密实,正如廉洁品格需要层层筑牢。”实践队队员望着完工的作品感慨道。
图为实践队队员共绘“清风护航,廉润青春”主题海报
随后,实践队前往齐家馆,深入体会其中的廉政家风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深入馆内,那些展示着的代代家训、沉沉家书便是华安土楼向上向善、和谐齐家建造理念的最好诠释。在讲解员汤文娟的引导下,实践队队员仔细品读华安县的传统美德故事,从赵德懋“治赃官、兴学育才,亲植松杉御风沙”的事迹里,汲取勤俭廉政力量;在邹应龙“谏伐金、建慈幼院,贬谪仍忧国为民”的经历中,感悟廉洁奉公精神。“祖辈用夯土墙筑牢家园,我们则要以好家风筑牢人生根基。”实践队队长温雅晴指着展柜中泛黄的家训手稿说道,字里行间的朴素教诲让廉洁基因与家族记忆产生了奇妙共鸣。
图为实践队队员在齐家馆品读华安县的传统美德故事
在毛主席光辉按语教育基地中,实践队瞻仰了伟大领袖毛主席在1955年亲自写下的《一个整社的好经验》光辉按语,了解到当时先锋农业生产合作社“四对比、五算账”的整社方法,在泛黄的手稿字迹中仍能感受到当年毛主席对基层治理的殷切期望。接着队员们见证了“四对比、五算账”群众工作法的与时俱进,从当初围绕“比社会主义优越性、算新旧制度得失账”开展思想教育,拓展为把传承和弘扬“四对比、五算账”工作法融入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守初心、担使命、优作风、抓落实上做好“对比算账”,不变的是“为民谋利”的初心底色。
图为实践队队员参观毛主席光辉按语教育基地的廉政展板
从土楼家训到红色按语,实践队队员们在青瓦土墙间读懂“廉洁为民”的深意,一场跨越时空的“廉心对话”悄然展开。当巨幅廉洁海报在百年土楼前铺陈,新时代的青春誓言与历史回响在此交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汤冰冰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