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 “以竹代塑” 推广现状与发展路径探索

发布时间:2025-04-07 12: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邓飞洋   阅读 11.0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观点

近日,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团队开展了一项针对四川地区 “以竹代塑” 推广情况的调研,该调研全面剖析了四川在推动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进程中的现状,深度洞察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

塑料污染严重,“以竹代塑” 成全球共识

全球塑料污染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每年,全球塑料产量逾 4 亿吨,然而回收利用率却不足 10%。塑料生产不仅大量消耗化石能源,加剧全球气候变化,还对生态系统与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在此严峻形势下,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特性的竹制品,成为替代塑料的理想之选,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我国积极响应全球减少塑料污染的倡议。2023 年 10 月 12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加快 “以竹代塑” 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 2025 年初步构建 “以竹代塑” 产业体系的目标。与此同时,中国携手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 “以竹代塑” 全球行动计划(2023—2030),旨在通过推广竹制品,为全球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四川作为我国竹资源大省,竹林面积超 1800 万亩,年竹材可采伐量高达 1500 万吨,竹产业总产值已突破 1100 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不过,在竹资源利用率、精深加工能力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四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迫切需要借助政策支持与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积极投身 “以竹代塑” 实践。

多维度调研,揭示四川 “以竹代塑” 真实面貌

为全面了解四川地区 “以竹代塑” 的推广情况,研究团队采用了多元调研方法。通过实地走访竹制品生产企业、加工厂、研发机构,以及餐饮企业、酒店、旅游景区等竹制品应用场景,获取了一手详实资料;同步发放消费者问卷和企业问卷,并与政府部门、行业专家、企业负责人展开深度访谈,组织行业座谈会及消费者座谈会,广泛收集各方意见。此外,研究团队还深入分析政策文件、行业报告等二手资料,确保调研结果科学、全面。

在消费者认知方面,调研数据显示,消费者对竹制品的环保价值认可度颇高,85% 的消费者认为竹制品比塑料制品更环保,70% 的消费者表示愿意在日常生活中用竹制品替代塑料制品。然而,价格与耐用性成为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60% 的消费者认为竹制品价格偏高,45% 的消费者期望提升竹制品的耐用性。年轻消费者(18 - 35 岁)和高收入群体对竹制品的认知度与接受度相对较高,竹制品购买率较高的场景集中在餐饮和旅游领域,消费者主要通过超市和电商平台购买竹制品。

从企业层面来看,四川地区竹制品生产企业以中小型为主,年产值 500 万元以下的企业占比高达 50%,年产值 5000 万元以上的大型企业仅占 5%。企业研发投入普遍偏低,60% 的企业研发投入占比低于 5%,技术瓶颈主要集中在竹纤维提取和竹材改性领域。尽管企业对 “以竹代塑” 政策的知晓度较高,但普遍反映政策落地效果有待加强,尤其是在资金支持和市场推广方面需求迫切。

政府部门在 “以竹代塑” 推广过程中,主要采取政策宣传和试点示范的方式,但缺乏系统性的扶持举措。行业专家指出,技术创新是推动 “以竹代塑” 的核心驱动力,应强化产学研合作,提升竹制品的性价比与品牌影响力。

青神县经验: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标杆

在调研过程中,青神县作为四川竹产业发展的成功典范备受瞩目。2018 - 2020 年,青神县通过建设 20 万亩高标准竹林基地,推广 “斑布 1 号” 竹种,为竹产业发展筑牢根基,竹产业综合产值从 2018 年的 30 亿元增长至 2020 年的 50 亿元。2021 - 2023 年,斑布健康竹产业园建成投产,竹文旅融合项目成效显著,推动竹产业迅猛发展,综合产值增长至 80 亿元。2024 年,青神县竹产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综合产值预计突破 90 亿元,形成了 “一产优、二产强、三产特” 的现代竹产业新格局。

青神县的成功得益于一系列关键举措。在竹林基地建设方面,大幅提升竹林亩产;通过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斩获 63 项发明专利;打造竹里巷子、竹里萤光等竹旅 IP,推出竹编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成功实现竹文旅融合;出台《推进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扶持办法》,培育斑布、云华竹旅等龙头企业。2024 年,青神县竹产业不仅带来显著经济效益,带动 2 万户竹农户均增收 2500 元以上,还实现了良好的生态效益,森林覆盖率达 48.8%,建成 150 公里竹林风景线和 52 处萤火虫栖息地,同时在社会效益和国际影响力方面成果卓著,培养了众多竹编工艺美术大师,培训来自 30 个国家的 2 万名竹产业人才,竹产品远销 60 多个国家,斑布竹纸占据全国本色生活用纸市场份额的 30%。

多方协同,共促 “以竹代塑” 深入推进

基于调研结果,为进一步推动四川地区 “以竹代塑” 发展,研究团队提出了多层面建议。

消费者层面,要强化宣传推广,充分利用媒体、社交平台等渠道,针对年轻消费者和高收入群体开展精准营销,提升消费者对竹制品环保价值与实用价值的认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优化产品设计,提升竹制品的耐用性与美观性,开发更多契合消费者需求的日用品,提高产品性价比;在商场、社区等场所举办竹制品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亲身体验竹制品的优势。

企业层面,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攻克竹纤维提取、竹材改性等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竹基代塑产品研发,拓展竹制品应用领域;通过电商平台、线下专卖店等多渠道销售竹制品,培育地方特色品牌,提升品牌知名度;优化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加强供应链合作,降低生产成本。

政策层面,政府需制定专项补贴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推动竹制品在公共机构的应用;加强产学研合作,组建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高校开设竹产业相关课程,培养专业人才;推动竹制品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提升产品质量和市场认可度。

市场推广层面,选取部分城市或区域开展 “以竹代塑” 试点示范,探索不同应用场景的推广模式并逐步推广;借助 “一带一路” 倡议,加强与国际竹藤组织及其他国家的合作,推动竹制品走向全球市场;将竹制品与四川文化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开发特色竹制文旅产品,打造竹旅 IP,推出竹编文化体验活动,推动竹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川地区在 “以竹代塑” 推广方面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通过借鉴青神县的成功经验,落实针对消费者、企业、政策和市场推广等层面的建议,四川有望在减少塑料污染、推动竹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邓飞洋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402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