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响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号召,来自东北农业大学的布依溯往寻兴社会实践团寒假奔赴贵州省六盘水市月亮河彝族布依族苗族乡补雨村开展大学生“三下乡”实践活动。此次活动聚焦布依族文化,旨在挖掘其深厚内涵,推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
图为补雨村与实践团成员之一合影图
实践团成员们怀揣着对布依族文化的好奇与传承民族文化的使命感,开启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旅程。出发前,成员们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对布依族的语言、文字、音乐、服饰、节日等文化元素有了初步了解,但纸上得来终觉浅,唯有深入实地,才能真正触摸到布依族文化的灵魂。
抵达六枝特区月亮河彝族布依族苗族乡补雨村前,实践团首先来到了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馆内丰富多样的展品令人大开眼界,精美的布依族服饰色彩鲜艳、图案精美,从男装的简洁大方到女装的精致华丽,无不展现着布依族人民的独特审美;传统的布依乐器造型别致,仿佛在静静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还有那些记录着布依族历史变迁的文字资料,更是让成员们对这个民族的过去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在博物馆讲解员的细致解说下,大家对布依族文化的认知逐渐从模糊走向清晰。
图为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关于布依族婚俗介绍图
图为贵州省民族博物馆关于布依族舞蹈介绍图
随后,在与当地村委会商量后,实践团深入布依族聚居村落。去时恰逢正月初四,同一个家族的布依族人民着盛装聚集在一起,吃着长桌宴。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女装颜色多样,样式不同,“百花齐放”的盛况令团队成员目不暇接。
图为正月初四布依族妇女与少女集体图
图为“六月六”长桌宴图(村民提供)
在这里,他们受到了村民们的热情款待。与村民们的交谈中,实践团成员们了解到许多关于当地布依族的民风民俗。一位布依族爷爷兴致勃勃地介绍起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六月六”,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布依族同胞们都会身着盛装,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感恩大自然的馈赠,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祀过后,便是热闹非凡的山歌对唱环节,青年男女们用歌声传递着爱意,老人们则在一旁微笑聆听,现场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氛围。“六月六”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布依族人民传承民族文化、联络族群情感的重要纽带。
图为“六月六”祭祀广场——龙山
在服饰制作方面,实践团成员们也有了深刻的了解。布依族阿姨们现场展示了传统服饰的制作过程,从梳线、织布到刺绣,每一道工序都饱含着她们的心血。“做一套布依族服饰可不容易,光是绣一套就得花上一两年的时间。现在年轻一代都忙着挣钱,都不怎么会了,可是结婚啊,吃酒啊,接亲啊这些还是需要穿的,只能趁着闲的时候绣绣。”一位阿姨说道。在实践团观察细节时,热心的村民向实践团解释,绣的这些图案都有着特殊的寓意,承载着布依族的历史和记忆。
图为梳线图
图为布依族女装上衣细节图
这里,山美,水灵,石秀,林深,孕育而生出璀璨的布依族文化!在与村委会沟通后,团队成员了解到,这里出了布依族服饰制作工艺外,还有果蔬种植基地,唢呐制作工艺,龙山旅游景区等资源,希望实践团能够本次活动向外宣传,以此更好助力月亮河彝族布依族苗族乡实现乡村振兴!实践团也定不辱命!
图为唢呐成品图
图为月亮河红心猕猴桃产品图
此次“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布依族文化,更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未来,他们将继续为布依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布依族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助力布依族地区实现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韦妮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