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3月3日讯(通讯员 高鹏)为响应二十大对“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作出得系统部署,探寻应对老龄化与少子化双重挑战的有效路径,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荆楚老幼护航” 团队近期针对武汉市老幼共养模式展开了全面且深入的调研,收获了丰富的一手资料,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图为团队成员合照。通讯员 高鹏 摄
此次调研范围覆盖武汉市 13 个区,团队综合运用多阶段抽样、不等概率 PPS 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等方法,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样本。调研对象涵盖六十岁及以上常住居民及其子女、幼儿父母、老年活动中心及幼儿园工作人员。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积极与各方人员交流。在武昌区的某社区,团队成员与李大爷进行了深入交谈。李大爷今年 65 岁,子女工作繁忙,平时他主要的休闲活动就是在小区散步。当谈及老年活动中心时,李大爷表示,社区周边的老年活动中心设施比较陈旧,活动也比较单调,自己去了几次就不想再去了。但当了解到老幼共养模式后,他十分感兴趣,“要是能和小孩子们一起活动,感觉肯定很有意思,还能发挥点余热,给孩子们讲讲过去的故事。” 李大爷的话语代表了不少老年人的心声。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李大爷对于该模式的看法。通讯员 高鹏 摄
在江岸区的一所幼儿园,团队采访了张园长。张园长介绍,受少子化影响,幼儿园的生源明显减少,“以前每个班级都能招满孩子,现在有好几个班级都招不满,舞蹈室、美术室这些多功能教室的使用频率也大幅降低,资源闲置很可惜。” 不过,张园长对老幼共养模式充满期待,她认为这种模式不仅能解决幼儿园资源闲置的问题,还能为幼儿教育带来新的活力,“老年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传统文化知识,让他们参与到幼儿教育中,能让孩子们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图为团队成员采访幼儿家长对于该模式的看法。通讯员 高鹏 摄
团队还通过问卷调查收集了大量数据。本次调查共投出问卷 2061 份,回收 1818 份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文娱活动参与度有待提高,虽参与度仅 29.7%,但未参与的老人中有 68.16% 表示愿意参与。同时,超过一半的幼儿园场地能够进行转型改造,发展 “老幼共养” 模式潜力巨大。不同群体对老幼共养模式总体支持度较高,其中老年人子女和老年人是该模式的强支持者,幼儿父母虽较为保守,但支持度也不容小觑。此外,团队成员还前往多个老年活动中心和幼儿园实地考察。
在洪山区的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团队成员发现,这里的活动场地较为狭窄,设施设备也比较简陋,无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而在汉阳区的一所幼儿园,团队看到了宽敞的户外操场和闲置的功能教室,这些资源在老幼共养模式下有很大的利用空间。通过对调研数据和实地考察情况的分析,“荆楚老幼护航”团队认为老幼共养模式在武汉具备可行性,但也面临着可接纳老人类型界定、时间安排、兴趣需求差异和资源分配等诸多挑战。为此,团队提出加强宣传引导、完善管理制度、争取政策支持等一系列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荆楚老幼护航”团队的此次调研,为武汉市老幼共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也为其他城市应对类似问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有望推动老幼共养模式在更多地区落地生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声明:本文为大学生云报版权文章,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以任何其它方式使用,如需转载请与大学生云报取得联系。
审定:高鹏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