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大学子探闽都,数字赋能焕非遗

发布时间:2025-02-27 19: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余欣瑶   阅读 7.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的“时·厦”实践队于2025年2月7日至2月12日踏上了一场旨在探索非遗文化的教育实践之旅,目的地是福州市。福州市近年来在推动“非遗 + 文旅”融合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创新的展示方式和互动体验,结合数字技术的力量,让非遗文化焕发了新的生命力,为游客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文化盛宴。

“时·厦”实践队参观三坊七巷。供图 余欣瑶

2月7日,“时·厦”实践队首先探访了福州市中心的历史文化名街——三坊七巷。这里汇聚了丰富的非遗文化资源,并成功实现了非遗与数字文旅的深度融合。队员们深入三坊七巷,探寻福州非遗的传承与发展脉络。在福建民俗博物馆,他们见识了运用声光电等新型技术展现的闽派木雕木刻、福建瓷器、名人字画等民俗文物。这些展品不仅彰显了福建民俗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历史,也让实践队深刻感受到这些文化如何与时俱进,既保持传统魅力,又不断创新。

福建省博物院作为该省的文化象征,近年来也在非遗文化展示中积极运用数字技术。通过VR、AR和AI等技术,博物院创建了多个沉浸式的非遗文化体验项目。在“国家宝藏——福建博物院文物特展”中,实践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八闽大地的人文情怀。南宋黄昇墓的丝绸服饰工艺精湛,展现了南宋贵族妇女的服饰风格,为纺织技术和贵族生活的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特别是林觉民的《与妻书》,这封革命者在起义前夕写给妻子的诀别信,深情而悲壮,展现了革命者的家国情怀。

“时·厦”实践队参观福建省博物院。 供图 余欣瑶

此外,“宋词里的福建”展览以宋词为线索,展现了“东南全盛”和“文化勃兴”两大主题,实现了文学与文物的完美结合。该展览通过珍贵文物、古籍善本和书画作品,多维度呈现了福建在宋词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时·厦”实践队基于暑期在厦门的实践经验,以非遗资源为核心,探索将沉浸式互动体验、数字化展示、多媒体联动等数字化学习方法推广运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他们创新性地结合了非遗技艺传授与AI技术,旨在实现文化传承、经济效益提升、景点馆区活化以及“时·厦”APP平台功能全面升级等多维度、多层次的共赢局面。同时,这次实践也为中国近代史与地方近代史之间搭建起了一座坚实的桥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余欣瑶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32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