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回迁社区文化建设: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发现与思考

发布时间:2025-02-13 14:04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杨朝淇   阅读 5.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心得

大学生云报2月13日讯 (通讯员 杨朝淇)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回迁社区的文化建设是提升社区活力的重要课题。近期,西安工业大学社会实践的大学生参与回迁社区文化建设的深度访谈,试图通过社区居民的视角,深入了解回迁社区文化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路径。

一、社会实践的背景与目的

随着城市更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许多居民从原来的村庄或老旧小区搬入新建的回迁社区。这些社区在硬件设施上有了显著提升,但在文化建设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西安工业大学社会实践团队希望通过调研和参与社区活动,深入了解回迁社区的文化需求,探索如何通过文化活动促进居民融合,增强社区凝聚力。

大学生访谈社区工作人员

大学生访谈社区居民

二、 大学生访谈中发现的问题

(一)文化认同与归属感的缺失

许多回迁社区的居民在搬入新社区后,面临着从“村民”到“居民”的身份转变,原有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习俗被打乱。一些大学生提到,部分回迁居民对新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属感,甚至对社区的文化活动缺乏兴趣。例如,在渭南市长乐社区,回迁居民与购买商品房的居民之间存在文化差异,导致社区融合难度较大。

(二)文化活动形式单一

在一些回迁社区,文化活动的形式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大学生在调研中发现,部分社区的文化活动多以传统的文艺演出为主,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例如,在衡阳市前进村社区,尽管文化活动参与度较高,但活动形式仍需进一步丰富。

(三)社区文化建设资源不足

回迁社区的文化建设往往面临着资源不足的问题。大学生指出,许多社区在文化设施建设、活动资金支持以及专业人才配备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例如,在一些社区,文化活动室的设备陈旧,缺乏专业的文化指导人员,导致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

(四)代际差异与文化传承的挑战

回迁社区中,不同年龄段的居民对文化活动的需求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在调研中发现,老年人更倾向于传统的民俗文化活动,而年轻人则更喜欢现代文化活动。这种代际差异导致社区在文化传承方面面临挑战,如何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满足年轻人的文化需求,成为社区文化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大学生的建议与思考

(一)增强文化认同感

大学生建议社区通过挖掘和展示本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增强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渭南市长乐社区通过建立红色党支部,开展红色文化活动,促进了回迁居民与新居民之间的融合。

(二)丰富文化活动形式

大学生认为,社区应结合居民的兴趣爱好,丰富文化活动的形式。例如,可以引入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线上文化活动,或者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文化节、艺术展览等多样化活动。

(三)整合社会资源

大学生建议社区通过与高校、社会组织、企业等合作,整合社会资源,解决文化建设中的资金和人才问题。例如,一些社区通过与高校合作,引入大学生志愿者团队,为社区文化活动提供策划和执行支持。

(四)促进代际文化交流

大学生强调,社区应通过组织代际文化交流活动,促进不同年龄段居民之间的互动。例如,可以举办“老少同乐”活动,让老年人向年轻人传授传统技艺,同时让年轻人为老年人介绍现代文化。

回迁社区的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社区、居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大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为回迁社区的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他们的发现和建议,不仅为社区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也为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治理提供了新的启示。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朝淇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25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