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作为一名大二的学生,我有幸经历了两次意义非凡的社会实践。回顾第一段实践之旅,是在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支教。当我踏入那片土地,走进那所山村小学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内心久久无法平静。教室里的墙壁斑驳,窗户玻璃残缺,桌椅破旧不堪,有的甚至缺了角,摇摇晃晃,仿佛稍一用力就会散架。然而,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孩子们求知的目光,那是一种纯真中带着强烈渴望的眼神,像是在期待着我们支教老师能为他们带来外面世界的精彩。
在支教的那段宝贵时光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中的不可或缺性。由于教学资源相对匮乏,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孩子们丰富多样的学习渴望。互联网就像一座桥梁,跨越了地域的限制,原本枯燥的知识,通过播放有趣的动画视频而生动起来;孩子们能够在网络教学平台的协助下,接触到更广泛的学习资源。互联网的力量让我看到了改变教育现状的希望,这正是点燃乡村教育之光的驱动力。
满怀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互联网助力教育的思考,我饱含热情地投入了第二次社会实践——“三全育人”视域下互联网赋能师范生师德师风培育的调研活动中。
这一次,我带着更加明确的目标和期待,渴望能从实践中收获到更多的经验,为未来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这次实践中,我深入参与到线上线下调研和实地访谈中,与受访者们一起探讨如何利用在线课程丰富教学内容,如何通过网络平台与外界的教育资源建立联系。我不仅领悟到大家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更深刻地理解了师德在互联网时代的新内涵。
在探究互联网对师德师风培育的影响过程中,我进一步领略到互联网在教育领域的巨大潜力。线上教育平台具有便捷性,能够减少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局限性。但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互联网带来的挑战,比如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可能会侵蚀学生的心灵,线上学习有时难以保证学习的深度和效果。这让我明白,师德不仅仅体现在课堂上的言传身教,更延伸到网络空间的每一次互动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教师要更加注重自身言行的示范作用,要学会运用互联网的优势,将优势转化为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
师德绝非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的简单概念,它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深沉热爱和忠诚的体现。它要求我们师范生自身拥有过硬的本领和高尚的品质,持续奋进,潜心向学,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每番细致入微的备课,每次不厌其烦的释疑,皆是我们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厚谊与坚定承诺的展现。身为师范生,我们要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提升教学能力,以正直善良的品格立身,持续学习,为学生树立起明亮且温暖的榜样。
在我看来,大学时光是人生中极为宝贵且独特的阶段,如同一块等待雕琢的璞玉,而社会实践便是那把精妙的刻刀。大学生不应仅仅局限于象牙塔内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应踊跃投身到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当中。这不仅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更是自我实现成长与蜕变的关键转折点。在实践中,我们近距离地接触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从复杂的社会问题到平凡的生活琐事。每次相遇都像初次探索,每次交谈都触动心灵深处。正是这些丰富多样的经历,让我们在实践中磨砺自我,在碰撞中启迪智慧,在成长中收获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未来要走的路还很长,会有很多挑战和不确定,但我已经蓄势待发。我深信,心中满载着爱与温暖,眼眸里闪烁着不灭的光芒,只要我持之以恒、倾注心血,我终将赢得学生们深深的敬爱与家长们由衷的认可,在这片教育的沃土上,绽放出最真挚、最耀眼的光芒,圆我儿时的教师梦!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陶艳程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