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赴沈阳凌云瓦达沙夫汽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及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开展社会实践调研

发布时间:2025-01-22 14:14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宋治衡   阅读 2.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为积极响应国家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号召,1月7日,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的石金明、苗森、李诗洋三位老师带领15名学生,前往沈阳凌云瓦达沙夫汽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及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开展了为期一天的“装备走进企业 深化产教融合 寻访家乡红址 涵养家国情怀”实践活动。

参观沈阳凌云瓦达沙夫汽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

在企业技术人员的引领下,团队成员首先来到了生产车间。先进的生产设备有序运转,机械臂精准而高效地操作,智能化的生产线令人目不暇接。从零部件的精密加工,到自动化的组装流程,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出企业在技术实力上的深厚积淀。团队成员围在设备旁,仔细观察,不时提出问题,企业技术人员耐心解答,现场互动频繁。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继续改进展板

随后,团队成员参观了企业的研发中心。这里陈列着众多专利成果和创新产品,展示着企业在技术研发和自主创新方面的卓越成就。通过研发人员的讲解,团队成员了解到企业如何从市场需求出发,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为国内外知名汽车品牌提供高质量、定制化的零部件解决方案。同时团队成员积极与研发人员交流,深入探讨技术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行业技术发展趋势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汽车厂生产样品

在参观过程中,企业在绿色发展与环保方面的努力也给团队成员留下了深刻印象。先进的环保生产工艺和设备,有效降低了能耗和排放;完善的废弃物回收和处理体系,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团队成员看到,在企业的生产车间里,环保设施与生产设备紧密结合,共同守护着绿色发展的底线。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始终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积极响应国家环保号召,为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这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在追求经济发展的同时,环境保护同样至关重要。

沈阳理工大学装备工程学院与沈阳凌云瓦达沙夫汽车工业技术有限公司将以本次实践为契机,携手共进,以产教融合为纽带,共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为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工作人员合影

参观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

实践团成员下午到达于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陈列区,馆内丰富史料与实物有序铺陈。从早期满洲省委组织架构图表,到秘密会议记录手稿复制品;从革命先辈往来信件残页,到宣传抗日救亡的传单旧物,以及复原场景等。全方位展现满洲省委艰难的发展历程。团队成员俯身细观,透过历史尘埃,触摸先辈们在白色恐怖下坚守信仰、勇挑革命重担的炽热灵魂。团队成员郭柄余,周凡麒作为讲解员讲述红色史料,深刻领悟其在东北抗战初期凝聚抗日力量、播撒革命火种的核心引领作用。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解说员互动

接着,团队来到了刘少奇旧居纪念馆进行实地探访。走进那古朴的庭院和陈旧的屋舍,阳光洒在斑驳的墙壁上,就好像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在青砖瓦的房间里,团队成员轻轻地走着,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先辈们在这里秘密集会、策划斗争的紧张画面。当目光看到那些旧桌椅时,似乎能感觉到先辈们在彻夜谋划时坚定的目光和火热的体温,团队成员对先辈们在绝境中坚守初心、为民族解放不懈奋斗的高尚情怀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红色信仰也在心底扎得更深了。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实地进行参观

在实践活动的最后,石今明书记总结回顾了这次活动,肯定了团队成员的实践成果,鼓励大家把满洲省委精神融入到学业和生活中,做红色基因的坚定传承者和时代责任的勇敢担当者,用青春热血续写红色篇章。装备工程学院实践团康子博同学在发言中提到“生在红旗下,沐浴在春风里。新时代,青年一代要赓续红色血脉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纪念馆外合影

此次实践活动圆满结束,团队成员追寻红色精神的旅程永远不会停止。满洲省委的精神火种已经深深地种在了团队成员的心里,成为了前行的灯塔。未来,团队成员会秉持先辈们的遗志,在学术钻研中努力攀登高峰,在社会实践中积极奉献担当,让红色光芒在新时代闪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让红色基因在青春奋斗中一直传承下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宋治衡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

118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