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科技大学学子返家乡:寻根之旅,传承文化之魂

发布时间:2025-01-21 17: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胡思羽   阅读 1.1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返家乡

大学生云报苏州1月21日电(通讯员胡思羽),1月21日下午13点,来自江苏科技大学的文韵传承队前往了太仓博物馆,共同探寻这座城市的悠久历史与独特文化。太仓市博物馆,作为娄东文化的璀璨明珠,以其丰富的展览内容和独特的展示方式,为参观者呈现了一场视觉与心灵的文化盛宴。

步入博物馆的第一站,便是郑和下西洋时使用过的木制船。太仓作为郑和下西洋的起锚地,其地处沿海,历代航海人才辈出,如朱清、张宣、殷明略等。郑和的船队中有不少骨干和成员来自太仓,如军士费信、副千户周闻、医官郁震、通事吴衍等。而太仓的刘家港是元明时期中国最大的港口,被称为“六国码头”“天下第一码头”。太仓作为郑和下西洋的起点,不仅见证了这段伟大的航海历史,也承载了中国人民对海洋的探索精神和开放包容的胸怀。小队成员们深知这段历史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传播了中华文明,也为今天的“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因此,小队成员在富有重要历史意义的船舶前进行了合影留念。

图为“文韵传承队”成员在船舶前拍照留念 胡思羽供图

随后,小队成员们步入了“太仓古代历史”展厅。这里通过大量的历史文物、图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再现了太仓从远古时期到近现代的发展历程。小队成员们驻足在一幅幅历史画卷前,仔细聆听讲解员的解说,仿佛穿越时空,亲眼见证了太仓这片土地上的沧桑巨变。从春秋战国的刀光剑影,到唐宋元明清的繁华盛世,再到近现代的革命斗争,太仓的历史如同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让人心潮澎湃。小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这座城市在历史长河中的坚韧与繁荣,也为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展现出的独特风貌和文化特色所折服。

在参观过程中,小队成员们留意到了太仓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太仓的民间工艺、传统戏曲、民俗活动等,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小队成员的目光。让小队成员们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苏式竹编。精致的竹编工艺品琳琅满目,从日常生活用具到精美的艺术品,无不展现出竹编技艺的独特魅力。这些竹编作品线条流畅、结构精巧,既体现了实用性,又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同时,苏式竹编也让小队成员们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竹编作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些竹编作品不仅是生活用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它们通过匠人的巧手,将传统文化和审美情趣传递给后人。

此外,苏式竹编的创新精神也让小队成员们印象深刻。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苏式竹编不断推陈出新,将现代审美元素融入其中,创作出了许多既具有传统韵味又符合现代审美的作品。这种创新精神不仅为传统手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图为“文韵传承队”成员了解太仓文化 胡思羽供图

为探索更多的太仓历史,小队此次的重要目标则是博物馆内的太仓革命历史陈列。一踏入展厅,一幅幅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含沧桑的革命文物映入眼帘,瞬间将小队成员带入了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展厅分为多个部分,全面展示了太仓地区自近代以来的革命历程。从辛亥革命时期的英勇抗争,到抗日战争时期的烽火岁月,再到解放战争时期的胜利曙光,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详尽的史料和实物展示。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太仓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涌现出了一批批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这些英雄人物的事迹,通过文字、图片、实物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让小队成员深受感动。漫步在展厅中,小队成员被革命先烈们的英勇事迹深深震撼。他们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革命赞歌。这些英雄们的事迹,让小队成员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革命精神的内涵和价值,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图为“文韵传承队”成员在太仓革命陈列前的拍照留念 胡思羽供图

通过这次实践,小队成员们更加深刻认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和精神支柱。要珍惜每一次接触和了解文化的机会,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思羽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57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