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实践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九秩长征路,红色心向党”特色调研实践队开展“重走长征之路”红色研学系列活动

发布时间:2024-12-06 01: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王家雨   阅读 13.4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12月6日讯(通讯员 王家雨)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中央红军长征出发90周年。两万五千里长征,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为深入学习和传承伟大的长征精神,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九秩长征路,红色心向党”特色调研实践队通过集体“重走长征之路”和个体参观学习的方式切身实际地感悟长征精神,为如何在新时代赓续并传承长征精神贡献青年力量。

亲临历史图景 感悟长征精神

长征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壮举,更是一首充满艰辛与挑战的壮丽悲歌。穿越历史的回响,实践队成员分别前往武昌毛泽东旧居、遵义会议会址和滇西抗战纪念馆学习伟大领袖的精神风貌,感悟伟大长征的苦难与辉煌。

01 武昌毛泽东旧居参观

武昌毛泽东同志旧居位于武昌都府堤41号,是毛泽东主持农讲所工作并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办公地兼居所,是当时中共中央农委的所在地,也是与夫人杨开慧一家最后团聚的地方,毛泽东在这里完成了他的光辉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马克思主义者,他对红军长征的胜利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实践队成员刘骏杰参观了武昌毛泽东旧居,通过实地感受毛泽东在武汉主持农讲所工作的点滴足迹,体悟毛泽东思想的深刻与伟大。

图1、2

02 遵义会议会址学习

实践队成员何嘉泰跟随所在班级的脚步来到了贵州遵义会议纪念馆,亲身感悟红军长征途中在党的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召开的这次伟大的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召开。会议旧址屋外的一颗高大翠绿的刺槐见证了党和红军命运的伟大历史决定性时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和军事战争等重大问题。纪念馆结合红军长征、遵义会议、转战贵州等重大历史史实,共分为“开始长征”、“遵义会议”、“转战贵州”、“走向胜利”四个专题展厅。成员们深刻领悟到遵义会议伟大转折的历史意义,为毛泽东同志指挥四渡赤水军事智慧所折服。

图3、4

03 滇西抗战纪念馆参观

滇西抗战纪念馆依托于国殇墓园,是一座以反映中缅印(CBI)战区抗战历史的综合性纪念馆。展厅包括抗战后方、怒江对峙、逐寇出境、老兵不死、祈愿和平、日军细菌战等组成,严格按照整个中缅印战区形成的历史脉络,上至1937年七七事变后修筑滇缅公路,下自1945年中国远征军与驻印军的芒友会师为止。

实践队成员王家雨、朱荆琳、刘骏杰、李晓荧、刘一凡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滇西抗战纪念馆,亲身学习那段既悲壮凄凉又热血贲张,既冷血萧杀又豪情万丈的铁血远征历史。成员们不仅被腾冲人民与敌不共戴天的集体出走的气概所感染,更为在这里阵亡的近万名中国远征军战士所深深动容,纷纷赞叹抗战之艰辛和平的不易。

图5、6

重走红军之路 践悟伟大壮举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到访革命圣地,致敬革命先烈,瞻仰红色遗迹,就长征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深刻学习领会伟大长征精神,切身体会伟大长征的艰难险阻,实践队全体成员在2024年11月16日前往武汉市姚家山,参观新四军第五师司旧址群,并徒步姚家山香溪谷,重走红军路,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苦岁月。

01探访武汉抗战第一村——姚家山村

武汉市黄陂区蔡店姚家山属于大别山系小悟山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称为“小悟山”。正如战争创造元帅与将军一样,姚家山因抗战而名垂青史。姚家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曾是新四军豫鄂挺进纵队司令部、政治部,以及中共豫鄂边区党委机关所在地;也是新四军第五师1941年三次东进时的军事指挥中心。李先念、任质斌、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当地老百姓同甘共苦、休戚与共的革命故事至今流传。

图7

时至今日,姚家山村仍保存第五师司令部、政治部、参谋处、大礼堂、医务室、被服厂、枪械所、印刷厂以及李先念旧居等多处革命遗址,是武汉市名副其实的“抗战第一村”。实践队成员沿着姚家山村的红色之路——抗战街,依次参观了李先念、陈少敏旧居,医务室旧址,印刷厂旧址,参谋处旧址,司政机关旧址和后勤部旧址。

图8

虽时隔80余年,穿越历史的沧桑,实践队成员仍然能够感受到旧址的物件、布景所传递出的英勇无畏、革命救国的精神气概。身为医科学子,当看到医务室旧址陈列的战时简陋的医疗用具时,成员们不禁纷纷对革命时期的医学前辈肃然起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新四军第五师的白衣战士们,或与敌拼死搏斗,或积劳成疾、因伤致残,但他们胜利地完成了部队伤病员的救护医疗任务,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他们无私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是永远值得发扬的。

图9-12

02 参观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

新四军第五师历史陈列馆总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分为三层,设有一个序厅、六个基本陈列展厅、一个临时展厅和一个多功能厅。本次展览采用大量历史图片和珍贵文物,结合现代技术手段制作的逼真场景及艺术品,采用“以人述事、以事述史”的方式,反映了新四军第五师在抗战期间,独立支撑武汉外围敌后抗战的百折不挠、骁勇善战的爱国主义精神。

进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革命英烈石雕。实践队成员面向党旗进行庄严的入党誓词宣誓,重温神圣誓词,不忘初心使命。接着,成员们按照“木兰烽火”“怒潮喷涌”“挺进鄂豫”“中原抗战”“战略包围”“辉煌胜利”依次参观了陈列馆的各个展厅,感受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先念在抗日战争时期高举抗日大旗,创建鄂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成为中原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的光辉历程。

图13-16

图17

03 重走红军长征路,薪火相传担使命

四渡赤水河、巧夺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90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堪称人类壮举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重走长征路,既是切身体会红军长征艰辛与不易的真实路径,又是深刻领悟长征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的力量之源。

11月16日下午,实践队成员们徒步姚家山,重走红军路,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苦岁月,增强党性修养。姚家山山场面积有8.67平方千米,周边有双峰尖、西峰尖,茶山等九座山体相峙环绕。实践队成员顺着姚家山的崎岖小路,穿越横架在河流上方的索道,脚踏红色沃土,攀登这座充满红色印迹的山脉。随着山路的蜿蜒向上,路越走越窄,地形越往上越陡峭,路旁满是带有荆棘的枝叶,一不留神,还可能因为踩到疏松的土壤而滑倒。实践队成员边攀爬边感叹红军长征的艰难曲折,深刻体悟了红军战士“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敢与无畏精神,最终成功登顶。

图18-21

赓续红色血脉 体悟坚定信仰

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实践队成员深刻践行伟大长征精神,在个人岗位上传递好长征精神的时代接力棒。

01 党史竞赛强信念

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实践队成员黄晶晶参与了学院的党史知识竞赛。凭借着扎实的党史知识理论和快速的反应能力、沉着稳定的心理素质,黄晶晶同学和团队一路过关斩将,经过初赛、复赛的两轮比拼,拿到了院系比赛的一等奖。党史知识竞赛是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有效形式,也是实践队成员践行初心使命,坚定责任担当的生动展现。

图22、23

02 党纪学习明纪律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把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为学习优秀党员严守纪律、行廉志洁的先进事迹,培养成员严格的党纪党规观念,实践队成员李济丞、胡森智前往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史陈列馆参观学习。李济丞在学习结束后表示:“作为新时代的研究生党员,我们不仅要严格遵守党的纪律和规定,更要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将纪律建设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和使命。”

图24、25

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8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九秩长征路,红色心向党”,红军时期的长征路惊天泣地、举世瞩目,是取之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而新时代的长征路则需要新时代青年勇担重任、不畏艰险,以敢当大任、勇攀高峰的坚定意志奋力走好属于当代青年的长征路,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壮阔征程贡献青春磅礴力量。(作者 何嘉泰)

图26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家雨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578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