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12月4日讯(通讯员 屠梓轩)汲取奋进力量,传承革命精神。12月3日,来自华中科技大学医药卫生管理学院的硕士研究生同学们走进江城武汉,深入黄陂革命老区,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特色实践活动。黄陂这片具有深厚革命历史的土地孕育了大量激昂人心的红色歌谣,这些歌谣见证了革命的烽烟岁月,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开展革命斗争的重要力量。
图为实践团队走进姚家村的合影
Part one
旧址探访——司政机关旧址
为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非遗歌谣,实践队成员们一行人先来到司政机关大礼堂旧址。这里,曾是革命先辈英勇斗争的见证地,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历史的厚重与荣光。此刻,随着镜头缓缓展开,一幅幅关于姚家山革命旧址的照片跃然眼前——从斑驳的墙面到古朴的民居,从静谧的革命旧址到庄严的纪念墙,每一张照片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讲述着无数先烈们不屈不挠、为革命事业献身的光辉事迹。这些珍贵的影像,不仅定格了历史的瞬间,更激发了实践队成员们内心的崇敬与感动,引领大家穿越时空,深切感受那段革命历史的温度,让红色精神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图为家山司政机关旧址
1941年至1946年,新四军五师司政两部常设在姚家山,姚家山新五师司政机关旧址作为新五师和鄂豫边区党委机关驻地,也是李先念、陈少敏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生活过的地方。
图为姚家山新五师司政机关旧址内部陈设
木头的家具,简单的医疗器械,这些普通却又不普通的物件将那段沧桑而光辉的历史缓缓铺展。木头桌椅和床铺历经风雨,仿佛让大家看到革命先辈们坚守长夜、警卫人民安全的画面。而玻璃罩下的医疗器械,虽然已经陈旧,却承载着先辈坚信抗战一定会胜利的希望。它们不仅是岁月的印记,更是革命精神的象征。
行至廊前,实践队成员们看到了毛主席在此题下“弘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苍劲文字。这十二个字,如同历史的灯塔,激励着后来者不断奋进,更提醒大家,要铭记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将其发扬光大。
图为毛主席题词
Part two
红歌嘹亮——唱响非遗歌谣《稻场上》
走进展馆,在馆员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们通过馆员对历史故事的讲述,从中学习先辈的革命故事。馆员深情地讲述着革命先辈们如何在艰难困苦中坚持斗争,如何在生死考验面前毫不畏惧。透过壁画,实践队成员们仿佛看到了他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身影,听到了他们慷慨激昂的口号声。
图为采访纪念馆馆员
在历史的长河中,红色歌谣如同一串串闪耀的珍珠,串联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今天,跟随着馆员的讲解,他们又一次一起翻开记忆的篇章,跟随那熟悉的旋律,走进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
图为歌谣故事介绍
《姚家山歌谣》以其质朴而深情的旋律,描绘了一段充满苦难与希望交织的历史画卷。这首歌谣不仅仅是简单的叙事,它以细腻的笔触和动人的情感,生动地展现了在那段艰苦岁月中,日军对姚家山村民生活的残酷破坏,以及新四军将士们如何用实际行动重建房屋,为村民带来了光明与希望。
“稻场上,稻场上,稻儿黄又黄
割稻子,晒麦子,你忙我也忙
兵哥哥,兵叔叔,都来抢着帮
你一担,我一担,欢声笑语扬“
这简单质朴的歌词,如同一股清新的风,吹拂过心田,带大家回到那个虽然物质条件艰苦,但人们精神饱满、团结互助的年代。《稻场上》不仅展现了一幅丰收的田园风光,更描绘了人民群众勤劳耕作,军民一家亲的生动画面。
Part three
体验民俗——制作柴火豆腐
在当地居民的悉心指导下,实践团队还亲身参与了当地特色美食——“柴火豆腐”的制作过程,使本次实践既是一场走访革命圣地的深度体验,也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交流与技艺传承之旅。
图为柴火豆腐
图为团队成员柴火豆腐制作体验
在历史的长廊中漫步,成员们不仅重温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传承了红色精神,还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从探访司政机关旧址的深刻感悟,到聆听革命故事的心灵触动,再到学唱非遗歌谣《稻场上》的激情澎湃,最后是制作柴火豆腐的文化交流,每一步都充满了意义。这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家更加坚定了信仰,激发了爱国热情,更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到了红色歌谣中军民之间的情意绵长。让成员们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与记忆,继续前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不断书写属于青年的青春篇章,让红色基因和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屠梓轩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