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7月12日,苏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大数据与互联网系计9名师生组成“青耕乡野 相约安吉”知行探索团,赴浙江省安吉县古城村、溪南村、九亩村参与调研。探索团利用实地考察、文献检阅、人物访谈、村委走访等方式,对“两山理论”、乡村振兴、绿色产业等主题进行了深度探讨。
“千万工程”是习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一项重要决策。2024年2月3日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浙江省的“千万工程”被写入了乡村振兴的典型案例。为深入学习运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探索团此次实践,实地感受到了“千万工程”实施20年来的变化。
7月9日,探索团第一站来到古城村,探索安吉白茶特色产业兴盛之路。杨主任提到, 古城村以农业为主,是安吉白茶的核心产区之一,散户纷纷做茶农、建茶场、办民宿,大茶企也为散户提供种植技术、营销推广的支持,村集体经营性收入从最初的5万元上升到400多万元,实现了80倍增收。
探索团又来到高山幽谷中的宋茗茶博园,在白茶博物馆了解白茶的历史渊源,在车间观摩了茶叶数字化智能生产线。茶园依山而建,无人机升空高瞰拍摄,茶树层层叠叠,茶山青翠欲滴。宋茗白茶是安吉白茶中的珍品,特有兰花形工艺,形如凤羽,滋味醇厚回甘。宋茗茶博园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种植基地的白茶产区、生产经营进行数字化规范,统一管理茶园。茶博园设有现代化智能数字化白茶加工区,共计19道工序,有5条智能化生产线,每条120米。
图为宋茗茶博园玻璃栈道鸟瞰图 冯梦佳 供图
探索团也走访了一家私人白茶农场-乐斌茶场。与马老板的访谈中得知,这里气候湿润,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越,是白茶的天然基地。他们用数字化技术管控茶叶加工的各个环节--杀青、干燥等,提升自动化加工能力,降低用工成本;他们也延长茶附加产业链,促进农旅融合,打造茶园观光、茶事体验、民宿休闲等项目。
7月10日,探索团选择了溪南村作为第二站,探索“美丽宜居”工程之道。2020年以来,溪南村初步建成了“美丽宜居示范村”。他们清退污染企业,拆除破旧农房,进行村庄绿化美化,整村推进垃圾分类、垃圾不落地,率先成为全县“垃圾不落地”实施村。陈主任也介绍了当地的旅游项目,如漂流、滑翔伞、民宿等,并衍生文化产业、咖啡产业和休闲露营产业,吸引更多年轻人来这里扎根。
探索团来到睡莲博览园,这里集休闲、旅游、度假、科普于一体。这里原来是一片被养猪厂污染的水塘,后来改造成为一个赏心悦目的科普点和网红打卡点,是个成功改造的案例。
图为睡莲博览园风景 冯梦佳 供图
7月11日,顺着蜿蜒的山路行驶了一小时,探索团来到了地处天目山麓的九亩村,海拔820米,是浙北地区海拔最高的行政村。这里清凉宜人,溪流潺潺,山清水秀。九亩村获得过浙江省善治示范村、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历史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等一系列荣誉。
图为九亩村风景 冯梦佳 供图
7月12日,探索团在一个金钱松森林公园进行考察。森林公园占地5500亩,共有金钱松50000多株,是国内现存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金钱松最多的区域。不少游客前来露营、品咖啡、徒步,帮助九亩村实现了生态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至此,此次实践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
此次实践活动也给成员们一些乡村振兴的启示。
第一,生态立县,实现华丽转身。上世纪90年代,安吉县为了脱离贫困,学习当时的“温州模式”、“江苏模式”,引进高污染企业来发展工业,导致生态破坏,受到黄牌警告。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余村调研,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于是,安吉县政府寻找出路,力求“生态立县”。而后,安吉从贫困县成为了环境优美、经济富庶的全国美丽乡村。
第二,一村一品,实现“百花齐放”。2007年12月发布的《安吉县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中提出,要逐步把全县187个行政村(这是当时的行政村数量)按照精品村、重点村、特色村分别打造成为“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美丽乡村。在“两山理念”引领下,每个村都找到自己的亮点,发展成网红打卡点。
探索团成员们学习了点绿成金的实践样本,见证了“安吉模式”的乡村振兴路径。同学们将用青年力量推动绿色发展进程,继续描绘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画卷。通讯员 冯梦佳
图为团队成员在宋茗白茶博物馆门口的合影 冯梦佳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梦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