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传承,安理学子探寻望江挑花的古与今

发布时间:2024-08-20 19:36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蒋涛   阅读 1.5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20日讯(通讯员 蒋涛)  为了深入了解非遗文化,7月13日,来自安徽理工大学的“同理前行-绣出振兴”团队将请安徽省望江县的诸位挑花传承人赐教,并举行“传承挑花技艺,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这几天获得的有关望江挑花的知识来更好地为当地非物质文化推广贡献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微光。

采访当地居民,洞穿挑花现状

7月13号下午,在队长蒋涛与副队长熊川洲抵达望马楼村委会与村书记帅书记会面后,实践团在雅滩镇街道上行走,携带着提前准备的表格,向左右居民及店主访谈他们对于望江挑花的评论。在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诙谐的语气加深了成员对挑花的印象,其中“挑花,不是一般人能挑的,那是要花时间的艺术!” 这句话戏谑了挑花工艺的耗时性,同时也强调了它的精细和复杂。这与当下时代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冲突,大多数人不愿意去做一些费时费力的事情,热衷于快餐文化,喜欢刷短视频,而且由于青年人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不足,使得望江挑花的传承面临严峻挑战。

       实践团成员就挑花采访当地居民对其评价 安徽理工大学通讯员 熊川洲 供图

寻访传承匠人,了解巧妙结合

7月14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鸦滩镇望马楼村望江挑花展览馆拜访挑花传承人房老师,房老师为团队成员展示了望江挑花的四种针法组合绣成的优美挑花图案,并为团队成员示范教学四种针法,团队成员们认真观摩学习,并动手学习望江挑花基本针法,从穿针引线到“挑、钻、游、织”,实践团成员通过老师不断的指导与自己的思考学习最终将属于自己的挑花作品绣出。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最终成果的展示,不仅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更被其传统技艺折服。在了解到挑花传承仍存在不少阻力后,实践团成员决定利用当下互联网的便捷,利用团队官方抖音账号开启了直播,为直播间的朋友们解答望江挑花相关问题。而为了更好解决与挑花与潮流不相符的问题,实践团成员于当天下午拜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世福为师,究挑花文化是如何与现代服装产业相融合,从而推动乡村文旅振兴和非遗保护传承。在王世福老师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望江服装城以及挑花产品展览馆,亲眼见证了挑花元素如何巧妙地融入现代服饰设计之中,感受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与产业之间的和谐共生。

王世福老师向实践团成员分享他与挑花的点点滴滴 安徽理工大学通讯员 熊川洲 供图

探索保护基地,实践挑花制造

7月15日,实践团成员在农发行工作人员带领下前往安庆皖江中等专业学校的望江挑花传承与保护基地。在此,县级传承人何老师带领实践团成员参观基地的三层结构,由第一层的接待厅拾级而上步入二楼望江挑花展示厅与望江挑花传习所,并于此遇见了省级传承人汤彩霞老师在做挑绣的准备,其中还有学校的挑花学员在学习挑绣望江挑花,实践团成员借此机会在挑花传习所中展开了关于望江挑花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相关访谈,随后实践团成员在这里开展了关于大学生青年志愿者志愿精神主题宣讲活动,并与各位学员们交流。第三层是望江挑花的制作工具展示厅,陈列老式织布机与纺线机等多是制作望江挑花原材料的旧式设备,何老师亲自为实践团成员展示了织布机的用法,在古人智慧结晶的影响下,实践团成员们无不被传承和保护中国非遗文化望江挑花的传承人们的传承精神所打动。在返回二楼合影的途中,从高处观察到传承者聚精会神地挑花,有种让望江挑花从二维跃迁到了三维。

传承人在幽雅环境中认真完成挑花 安徽理工大学通讯员 熊川洲 供图

展望未来发展,坚定心中信念

归途,有一群孩子围坐在一位长者周围,聚精会神地学习着挑花的技巧;有挑花学员将传统图案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觉效果;有传承人在其每一件作品透露出匠人的匠心独运。农发行的代表表示,未来将加大对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支持力度,通过资金援助和项目合作,助力挑花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古老技艺焕发新的生命力,同时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升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实践团成员也将把此次知识传承带入到自己的校园中,实现空间的跨越。可以预见在他们共同努力下,望江挑花的传承与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实践团成员在望江挑花传承基地门口的合照 安徽理工大学通讯员 熊川洲 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蒋涛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

682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