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生态环境,青山绿水化常态。2024年7月16日,宁波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学校及周边水体中PFAS情况调查”实践团走近当地河流,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水体中PFAS(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对社会群众进行环境污染物科普,揭示隐藏在水中的“隐形杀手”,为推动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江河中隐秘的危机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使人类生活便捷性的提高,化学科技提供了不少的人工合成化学物质,对于抵御虫害、生物医疗,动力能源等提供这强有力的支持,但不免出现一些对自然环境与人体健康产生严重威胁的化学物质。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它是一类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常见于防水材料、食品包装及清洁产品中,因其持久性和生物蓄积性而被称为“永久化学物质”。研究表明,PFAS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可能带来严重威胁,包括影响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及生殖健康。因此,监测水体中PFAS的含量显得尤为重要。
图为群山环抱的九龙湖。张茂平 供图
实践团刚“开张”
2024年6月初,学校陆续建立社会实践团,在材化学院生物质实验室的八位学生想利用好已有资源完成一次有意义的社会实践。于是,他们咨询了校内老师王灵辉。“你们可以试着了解PFAS嘛。”王灵辉老师说道,面对这陌生的词汇,带着好奇,实践团成员们对PFAS进行了检索,全氟和多氟烷基物慢慢的揭下来它神秘的面纱。通过社会调查问卷,发现大家对曾经的氟利昂并不陌生,但是对于这个“永久性化学物质”几乎所有的调查对象都没听过或不了解,而它却已经实实在在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角角落落,面对这样的情况社会实践团成员有责任对社会群众进行有效讲解,减少有害的PFAS产品的购买与不当使用。于是实验室大一年级共8人成立“学校及周边水体中PFAS情况”社会调查团,展开宣传与调查工作。
图为奉化江滨江公园段采集水样。张茂平 供图
新生的团队需要磨砺
查阅大量文献,选择合适的方法、了解仪器,添置必要设备、调查问卷,宣传科普知识……工作开展,些许问题冒头,在开始阶段大家对这次的社会实践工作观点有不同的想法,实践团负责人杜鹏德针对8个人中各自的专业情况,将队员分技术组和科普数据组,每组四人,技术组组长许凌豪、科普数据组组长曹佳琴,对实践团成员们的想法进行沟通,求同存异,对后序良好高效完成任务做好了铺垫。“大家开始实践活动,不要埋头只做,要学着走进社会与团体,作为学习化学类专业的同学要注意知识的‘使用与操作’”指导老师王灵辉说,“通过社会实践的工作安排,觉得团队的讨论是必要的,在使用论文中的检测方法时要有自己的判断,不能完全依照论文,要‘因地制宜’嘛,有自己的方法”技术组组长许凌豪说。实践团队成员们积极配合不惧高温酷暑,相互协作让社会实践工作紧张也有序的进行。
图为填充固相萃取柱过程。张茂平 供图
社会实践所做与所思
经过一系列的实验与数据分析,实践团成员们发现部分水体样本中PFAS的含量较高,考虑到宁波甬江处在河流下游,来往船只以及工厂各种因素影响,水体中全氟或多氟烷基物质就会增加,由于PFAS会随大气运输,伴随降雨落入市民饮用水源,在科普宣传过程中建议社会群众使用合格的净水滤芯,降低有害物质的摄入。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们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在心中种下了应用所学知识去守护青山绿水的种子。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唤起更多人对水质安全的关注,共同守护我们的水源与生态环境,构建美丽浙江。(通讯员 许凌豪 杜鹏德)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阳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