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桂林8月13日讯(通讯员 罗美婷) 为响应探究“四好农村路”的发展现状、困境以及助推乡村振兴的理路,将理论融入实践,2024年8月10日~2024年8月13日,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路同“兴”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前往桂林阳朔县多地进行实地调研。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采访骥马村个体工商户。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罗美婷 供图
骥马村位于阳朔县城西南部,紧靠风景秀丽的遇龙河。该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至今已有近400年历史,是阳朔县最具代表性的桂北民居古村落之一,现有古民居建筑20多座,其中包括清朝武德将军潘之馥的故居。同时,骥马村内也有着多所独具特色的民宿。团队走访了村内的个体工商户,了解到公路建设为商铺带来的显著增收。同时他们也为道路的养护和改造提出了独到的见解,比如:进一步增加道路两旁的绿化、进一步拓宽公路的宽度等。团队还采访到的特色民宿老板表示,从今年6月开始,民宿几乎每天房间都爆满,目前民宿的订单已经排到了8月后。可见遇龙河旅游公路这条“四好农村路”,对于沿线的村镇旅游业、乃至整个阳朔县的旅游经济的发展,拉动作用尤为强劲。
筑路永无止境,有路方能振兴。调研团队前往阳朔县的交通运输局,从专业的道路建设角度更深入了解遇龙河公路。团队采访了交通运输局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介绍,遇龙河旅游公路全长9.5公里,由7条乡村公路串联而成,依托遇龙河的交通优势,周边民宿、农家乐等服务行业蓬勃发展,催生出多种产业,有效提高周边村民收入。调研团成员们认真听取了工作人员的介绍,紧扣实践目的向工作人员提出公路养护与未来规划等问题,深入了解了遇龙河公路的规划、建设、管理维修的全过程。工作人员还介绍到该公路按照“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要求,将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坚持“公路就是风景”的理念,强化公路旅游休闲功能,着力打造出的一条具有阳朔特色的网红路,让农村路成为老百姓的致富路、幸福路、连心路,助推八桂乡村振兴。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采访交通运输局相关工作人员。 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罗美婷 供图
此外,调研团队还走进阳朔县乡村振兴局,与相关工作人员展开座谈。在与乡村振兴局工作人员的交流中,调研团队了解到,遇龙河旅游公路在人们脱贫致富中发挥重大作用。一方面,遇龙河旅游公路带动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遇龙河旅游公路完善了交通运输网,不仅方便村民的出行,还助推特色农业发展,增加人们的收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另一方面,遇龙河旅游公路的发展增加客流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催生了民宿等相关产业。正是如此,遇龙河旅游公路已然成为阳朔乡村的产业路、致富路、振兴路,让当地村镇因路而兴、因路而富、因路而美,不仅串联起了美景,还盘活了民宿产业,好风景正一步步变成好钱景!
图为实践团团员在采访乡村振兴局相关工作人员,大学生云报通讯员罗美婷供图
因路而行,因路而兴。农村公路不仅是关乎经济发展的“毛细血管”,更是关乎农民幸福生活的民生基础。团队在本次的实地调研、采访中对遇龙河公路的情况有了全面而深入地了解和认识。团队将继续发放线上问卷,查阅资料、文献,继续探究遇龙河公路的发展现状和困境,以青年之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助力农村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愿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晴磊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