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绘多彩民族画卷,云南大学团队深入独龙江探秘“独龙毯”背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发布时间:2024-08-14 09: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许沃锐、骆熠懿、张默焓、赵春月、刘怡、吴娥、代利、赵茁男、高贵勋   阅读 1.9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4日讯(通讯员 许沃锐、骆熠懿)在璀璨民族文化交相辉映的2024年盛夏,自7月29日至8月6日,云南大学“天堑变通途,山乡展新颜——云南独龙族青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之旅”专项团队,踏上了前往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的征途,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在这片被自然奇景与深厚文化底蕴拥抱的土地上,团队成员们深刻感受到了独龙毯这一民族瑰宝所承载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独特魅力。

抵达独龙江乡孔当村的那一刻,团队成员们的目光立即被当地独龙族群众身着的斑斓竖条纹服饰深深吸引。这些服饰,正是独龙族世代相传的瑰宝——独龙毯,它们不仅是日常穿着的必需品,更是独龙族文化身份与生活态度的生动展现,每一针每一线都编织着民族的记忆与梦想。

当日午后,团队在派出所完成深入访谈后,有幸得到一位热心民警的热情邀请,踏入其家中,亲眼见证了独龙毯编织技艺的非凡魅力。在这位民警的巧手下,古老而复杂的腰机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尽管制作过程艰辛,但他自豪地分享道:“只要心怀热爱与坚持,两三天间便能成就一件艺术品。”成品独龙毯色彩斑斓,工艺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展现了独龙族人民对美的追求与传承。

图为热心民警展示独龙毯制作工艺。 通讯员 赵茁男 摄

图为团队成员感受独龙毯色彩及做工。 通讯员 高贵勋 摄

次日,团队跟随指引,踏入了独龙族博物馆的大门,开启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探索之旅。在这里,独龙毯的“前世今生”缓缓铺展——从最初简陋的麻树树皮,到1999年公路修通后引入的柔软棉线与毛线,再到现代科技辅助下的材质升级,每一步变迁都见证了独龙族社会进步与民族文化融合的历程。特别是2014年隧道的贯通,不仅为独龙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让独龙毯这一民族瑰宝得以跨越山川,走向世界,以其独有的色彩与质感赢得了国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赞誉。

图为团队一行参观独龙族博物馆。 通讯员 赵春月 摄

第三天的行程中,团队一行造访了当地民宿,与一位创业有成的独龙族青年进行了深入交流。他自豪地向大家展示了由独龙毯制成的精美手工艺品,如小巧别致的小背包、温暖舒适的围巾等,每一件都蕴含着独龙族独特的审美与智慧。他提到,许多游客在赞叹独龙江自然风光的同时,也被这些融合了独龙毯元素的小物件深深吸引,成为连接外界与独龙族文化的桥梁。

图为团队成员与独龙青年交流。 通讯员 刘怡 摄

 更令人欣喜的是,团队还偶遇了一位正在直播助农的独龙族主播。她身着由独龙毯精心制作的民族服饰,在镜头前自信地展示着这份来自大山的礼物,她说,这样的装扮让她能更直接地展现独龙族的民族特色,现在网上很多人都在找她要这衣服的链接呢!这一幕,不仅展现了独龙族青年利用现代科技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的新风貌,也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新时代的生动实践。

图为直播助农的独龙青年主播。 通讯员 张默焓 摄

此次实践之旅,云南大学团队不仅深入了解了独龙毯这一民族文化的瑰宝,更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与共同繁荣。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与感悟,继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许沃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1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