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 李江岳)浏阳市,位于湖南省东北部,一座拥有千年历史底蕴,却依然充满活力、不断焕发新生的城市。静静的浏阳河,宛如一支柔软的画笔,描绘出这座城市细腻的线条,一件件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着属于它的传奇。在异彩纷呈的非遗瑰宝中,浏阳夏布以其独具匠心的设计风格、浪漫悠扬的文化韵律,成为中国纺织产品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也使浏阳成为独具特色的“夏布之乡”。
7月12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空中交通管理学院“星火传承,蓝天筑梦”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浏阳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了解浏阳夏布的悠久历史和浪漫诗意的文化底蕴,学习夏布制作工艺并亲身体验纺织生产过程,将鲜活的民航标志融入夏布产品,让民航文化与非遗元素精彩交融,焕发别具一格的生命力。
夏布如诗,浏阳如梦
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为团队成员讲述了夏布的独特风格与悠久历史。夏布织造精致、轻薄细软、凉爽透气、经久耐用,是夏季制作衣料、蚊帐的天然布料,也是蒲扇、香囊、背包等生活用品的理想选择,历来受到中外许多国家的青睐。
夏布历史悠久,韵味悠长。其核心原材料苎麻,传说为神农氏尝百草所得,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距今已有4700余年,是我国重要的纤维作物。夏布技艺已传承千年,其中浏阳高坪镇夏布以其“织工精巧、质地细腻”而知名,明代即被列为朝廷贡品,清中叶时,“苎布,一名夏布……浏阳、湘乡、攸县、茶陵皆出苎布,世称浏阳最佳”。
“一首夏布诗,半部浏阳史”。浏阳夏布承载岁月,历久弥新,用织线编织生活的美好,用细腻增添夏季的亮色,必将在未来焕发新的生命力,成为中国纺织业的骄傲。
织锦回文,匠心独运
团队成员跟随指导老师认真学习了浏阳夏布的制作工艺。收麻、漂洗、打麻、绩麻、牵经梳麻、过筘上浆……从麻到布,夏布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细算起来,有6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为精心打磨而成,体现了一代代夏布纺织技艺传承人的丝丝入扣。
图为团队成员跟随师傅动手体验去麻环节(摄影:乔宇轩)
团队成员跟随师傅亲自动手体验去麻的过程。首先要将苎麻砍下,去掉叶子,剥下茎皮,紧接着,要利用手的压力将麻皮顶到刀刃上,再用力往下扯,以去除麻皮上的青皮表层。之后,对麻缕进行清洗,去除其上的附壳、碎屑及泥土。整套过程,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每一道成熟工序的背后都体现着匠人们一代代的心血。这份扎根于泥土中的磅礴力量,凸显出夏布文化蕴藏的东方智慧,值得所有人世世代代珍藏与传承。
织就未来,梦系云间
团队成员利用手中的针线和画笔,在已织就的夏布产品上,作出心仪的图案。大家在蒲扇上描摹校徽,勾勒飞机和塔台,涂绘白云与蓝天,渲染灿烂的朝阳。民航元素跃然纸上,凝就在布料的一丝一缕之间,像一首美丽动人的音符,为浏阳夏布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谱写新的乐章。
图为团队成员在夏布织品蒲扇上绣汉字(摄影:乔宇轩)
除此之外,团队成员精心制作了香囊绣品,将可爱的大熊猫绣在精致的香囊上。微风中,线条颤动,宛若琴弦,寄托了中国人无尽的热忱与思念。
图为团队成员展示在蒲扇与香囊上所绣的文字图案与绘画图形(摄影:乔宇轩)
夏布作画的过程,是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充分碰撞,也是古老中国文化与现代智慧的充分交融。实践团全体成员愿浏阳夏布的未来绽放出更多新的光芒!
在大家的恋恋不舍之中,活动悄然来到了尾声。然而,团队成员与浏阳夏布的缘分绝不会就此而止步......愿所有人热爱非遗产业的心愿,能像这质地细腻的夏布一样,熠熠生辉。
图为团队成员在浏阳心之夏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负责老师合照(摄影:乔宇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江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