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致知,文化润乡:博物馆历史文化的独特价值”

发布时间:2024-08-06 13: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张晓恒   阅读 9.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张晓恒) 2024年8月2-3日,洛阳理工学院”‘会马’领航铸青春,实践赋能育新人——洛阳理工学院会计学院赴河南安阳、河南南阳、河南开封、河南洛阳等地助力出彩中原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张晓恒来到了河南省新乡市牧野区平原博物馆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穿越历史长廊,共绘乡村新画卷。

中原大地,群雄逐鹿,演绎了多少风云变化,河南这片土地上,承载着无数的英雄史诗。《诗经·大雅·大明》记载:“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武王牧野,实抚天下。”《诗经》与《史记》记载了商朝末年,周武王不忍百姓疾苦,毅然伐纣,于牧野之战(今河南新乡市附近)决胜纣王的故事。平原博物馆便记录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纪年战争——牧野之战,具有十分浓厚的历史文化资源。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平原博物馆前留影)

平原博物馆是新乡十大标志性文化建筑之一。在建筑艺术上,其一表现为“华夏之光”--文明精神的传播,借助规划形式的放射状规划图景与建筑形象上的独特个性,通过以竖向线条为主的石材巨大实体尺度,以及其富于韵律的排列,形成了博物院震撼人心的整体气势,寓意着新乡牧野大地,作为夏、商、周中国最早王朝的中心,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博物馆内设有多个展厅,包括固定展厅和临时展厅,展出了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书画、竹木器、碑帖拓片、玉器、石刻造像等在内的珍贵文物。

步入牧野华章,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物在进行农耕、祭祀以及战斗等活动。在距今三千多年的商周时期,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自己的劳动与智慧来发展农业,通过冶金技术来锻造青铜农具,利用积累的农业知识发展农业技术,人们脱离了原始社会的状态,宏大的农耕文明正在欣欣向荣。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牧野华章)

(图为实践团成员观看“牧野之战”展示场景)

参观过程中,实践团成员还从工作人员口中了解到平原博物馆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厚,在节假日以及周末经常不仅会有一些年轻人来博物馆参观,而且儿童的身影也愈来愈多,一些家庭更愿意带上孩子来到博物馆来培养孩子的历史文化素养。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博物馆工作人员)

博物馆的二楼展示着青铜器、陶瓷器以及明清书画等藏品。博物馆收藏的青铜器多为商、周时期生活用品,种类多样、实用性很强,队员们还发现了数量极多的酒杯铜爵,不仅描绘了古代酿酒业的发展,也展示了源远流长的农耕文化。中国瓷器历史源远流长,素有“瓷器之国”的盛誉,平原博物馆也拥有丰厚的瓷器收藏,见证了中国瓷器文化的发展。

(图为平原博物馆瓷器展馆一面)

除了文物展览,平原博物馆还提供了一些教育活动和文化体验,如“小小讲解员”活动,让孩子们有机会学习和讲述历史故事,增强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博物馆还常常会与新乡各个学校联合举行活动,让孩子们组团体验博物馆浓厚的历史文化。此外,平原博物馆二楼还贴心设置了“读书角”,在游客体验文化盛宴的同时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学习平台,从印象深刻的实践再回到书中去看,更有一番体验。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读书角看书)

最后,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一楼的服务台处填写了本次参观的感悟以及建议,实践团成员从总体印象、展品评价、展览设计、服务质量以及建议与意见五个方面对本次参观留下了自己的看法与意见,期望平原博物馆能够更好的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提高居民文化自信。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服务台填写意见)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塑造着民族的性格,引领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平原博物馆作为平原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展示和反映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这种精神对今天的乡村振兴具有非常深刻的激励作用。古代农民在与自然灾害和恶劣环境的斗争中,形成了不屈不挠、勇于拼搏的精神。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必须发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和管理方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吕静云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5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