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21日讯(通讯员 张明 朱轶 钟小雨)7月21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红籽同心 文脉共铸”民族团结实践团关于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及学生民族认同感现状的调研结果揭晓,结果展现了我国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的积极进展与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调研显示,国家制定了详尽政策,建立了完善的民族团结教育机制;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方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各民族学生间的交往交流日益频繁,文化遗产得到有力保护与传承,促进了多元文化的共存与发展。
尽管成就斐然,但调研同样指出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中存在的诸多挑战,包括政策执行层面的细化不足、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需求迫切、教育持续性亟待加强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脱节等问题。此外,教学内容的单调性、教学方法的创新不足、家校社合作机制的薄弱以及评估体系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深入发展。
针对上述问题,实践团提出以下对策:一是将民族团结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强化课堂教育;二是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提升教学质量;三是完善体制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四是定向帮扶教育资源匮乏地区;五是丰富活动形式,增强实践教育;六是建立家校社联动机制,形成教育合力;七是增加文化属性,增强教育吸引力;八是增加资金投入,改善教育资源;九是建立评估与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教育效果。
随着这些对策措施的逐步落地与深化,我国青少年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将迎来更加系统化、科学化的新发展阶段。这不仅有助于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更为培养出一代又一代具有强烈民族认同感和深厚家国情怀的新时代青少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米程麟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