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骆彩灵)2024年7月15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花漾压花社团组建花漾压花文化先锋队深入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陇田镇东波学校,开展了为期七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教授非遗压花艺术课程,投身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助力“百县千镇万村工程”高质量发展,同时助力学校帮扶汕头市潮南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事业。
花漾压花文化先锋队潮南陇田分队出征合照 通讯员骆彩灵供图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花漾压花社团是学校品牌社团,开发了压花艺术特色课程,是集自然探索、非遗体验、劳动教育、手工制作等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课程。压花艺术是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植物材料包括根、茎、叶、花、果、树皮等经脱水、保色、压制和干燥处理而成平面花材,经过巧妙构思,制作成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画、卡片和生活日用品等植物制品的一门艺术,始于秦汉,盛于唐宋,发展于当代,2017年入选广州市天河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2年入选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潮南区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同时它也是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育帮扶对象,双方签订了结对帮扶协议。花漾压花社团利用自身优势和特色组织这一群来自农业院校的学子们,为东波学校的学生们带来了干货满满的非遗压花艺术课程,课程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压花书签、琉璃书签、创意贺卡、木质挂饰、滴胶直尺、压花扇子、压花圆珠笔等压花工艺品制作内容,还有采花压花劳动教育、赏花识草自然课程、世界压花鉴赏等别致的自然科普与艺术体验。在课堂上,花漾压花文化先锋队的队员们从花材的选取、图案的设计与制作、花材的粘贴等方面详细讲解各类压花作品的制作过程,东波学校的学生们在大哥哥大姐姐的指导下深入学习压花,制作各种压花工艺品,感受一草一木的自然之美,享受压花带来的乐趣,体验非遗文化艺术的魅力。
团队成员上课 通讯员林晓佳 供图 东波学校的学生郑嘉真说,实在太喜欢这样的课程了。在这样的课程中找到了久违的宁静和平和,她是个内向的女孩子,有点不好意思表达,说起来的时候还有点害羞,但她还是大胆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一位男孩子说,压花艺术的最大魅力就是可以创造一个与众不同的作品,喜欢特别和独树一帜。一位家长说,感谢这些大学生带来这么好的课程,让孩子可以远离手机至少一周的时间,要不一到假期孩子眼睛看手机都看坏了,希望大学生多点带来这么好的课程。东波学校陈新贵老师说,乡村孩子的美育课程相对大城市很单调,美育课程居然还可以这么别致,乡村孩子接触不到的美育课程,这群大学生给他们送来了。
学生上压花艺术课制作书签 通讯员傅晓辉 供图
学生作品展示 通讯员邱若桐 供图
花漾压花文化先锋队队长骆彩灵说,能够被认可太开心了,希望通过微薄的力量,让压花艺术传播得更远更久,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贡献一“滴”力量,以后还会有十滴、百滴、万滴,汇聚起来就是大江大河的力量!
这不是花漾压花社团的第一次出征,据社团指导老师刘彬介绍,社团自2018年成立以来,依托“广东省压花学会理事单位”“广东省南亚热带休闲农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多个平台开展非遗压花文化传播、压花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压花美育教育云支教等,组织开展压花科普活动300余场,受益人数超30,000人次,河源、汕尾、肇庆、梅州甚至远至山东的乡村孩子都通过压花美育云支教课程感受过非遗压花的魅力。
正是因为这一群来自农业院校的学生们的坚持和热爱,让压花非遗文化遍地生花,深入云间点亮乡村课堂的角落。他们脚步不停,投身“百千万工程”建设热潮,把课堂所学和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他们通过自己的力量,将非遗压花文化传播得更远,尤其是深入乡村,让更多农村孩子接触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美育教育资源;同时,他们还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引导更多的青年学子关注乡村、热爱乡村、服务乡村,共同为乡村振兴及非遗文化传播贡献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骆彩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