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4日讯(通讯员 陈玉菲 周晓彤 江莹盈 蔡晓淇)本次调研报告以广东省揭西县为切入点,调研揭西县中小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的认知程度,同时结合广东药科大学专业特点,与揭西结对学校创建“药食同源”基地,旨在使其成为中小学生了解药用植物和药食同源文化的知识窗口,通过直观的植物展示和互动体验,让学生们对医药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兴趣。
一 研究背景与目的
揭西县地处粤东大北山南麓,是一个“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农业大县,有着优质的土壤、水源和生态环境,生态农业发展优势得天独厚[1],是种植中草药的好地方。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颗明珠,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在当代,与世界日益关注中医药相反,中国中医越来越面临着被西医取代的境况。相当一部分国人盲目的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导致他们否定中医药的科学性。因此,有必要也有义务去了解和发扬中医药文化,为中医药文化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因此,本文选取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揭西县河婆街道客谭小学两所学校为调研对象,分析当地中小学生对中医药的了解程度。同时药创未来实践团结合广东药科大学专业特点,与这两所学校创建“药食同源”基地,旨在成为中小学生了解药用植物和药食同源文化的知识窗口,通过直观的植物展示和互动体验,让学生们对医药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和兴趣。希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天然植物药,了解其文化和科学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通过种植、照料药食同源植物,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促进其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
二 调研方法
2.1调研目的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揭西县中小学生对中医药知识的认知程度”,团队设计出科学的调查方法,通过到校实地考察,企业参观等方式,进一步了解揭西中医药发展的现状,根据数据反馈分析挖掘出其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分析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一些优化完善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推动揭西中医药知识的传播。从根本上来看,文章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借助这些数据信息资料,为后期问题分析提供相关数据支持,为揭西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一些具有参考意义的建议。
2.2调研方法
实地调研法或现场调研法:这种方法强调的是研究者亲自到研究对象所处的环境中进行观察、访谈、收集数据等,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团队通过亲身前往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揭西县河婆街道客谭小学两所学校进行实地考察,帮助成员深入了解当地的中小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的信息。
问卷法:通过向学生或老师发放设计好的问卷,以书面形式收集受访者的心理、行为、态度、经验等信息。在学校这种基层单位进行问卷调查时,这种方法能够高效、广泛地覆盖目标人群,帮助成员深入了解当地的中小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程度的信息。
三、调研过程
3.1具体过程
(1)种植苗圃
7月17日上午,药创未来团队成员前往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观察学校环境,规划并确定中草药种植区域,与专家共同讨论适宜种植的中草药品类,将苗圃建设与中医药文化联系起来,设计出一个具有中医药特色和教育意义的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为后续苗圃种植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7月17日下午至18日上午,成员们在客潭小学向专家学习中草药幼苗移植方法,并与校内学生一起完成了苗圃的中草药种植和浇水,向学校的师生们讲解了照料幼苗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还带着学生们去认识各种中草药的特征与功效。这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的能力,也拓宽了他们的知识面,体悟了中医药文化的魅力。
图为药创未来实践团成员种植中草药 通讯员 林粤圣 供图
图为药创未来实践团成员为客谭小学学生讲解中草药 通讯员 林粤圣 供图
(2)参观企业
7月18日下午,团队前往白云山威灵药业参观学习,成员们进入青霉素固体制剂的制造车间,工作人员细心讲解了药品的原料选择、制作环境条件、工艺流程和包装的制作过程,介绍了各机器设备的用途和使用方法,重点强调了药品质量检验的重要性,成员们近距离接触到药品的生产过程,受益匪浅。同时,三位企业领导也分享了自己的工作经验,为大学生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人生建议。
图为药创未来实践团成员参观了解药品生产过程 通讯员 林粤圣 供图
3.2调研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3.2.1挑战
(1)苗圃选种限制较多
因揭西县地理环境因素限制,许多北方的中草药不能很好地适应这里的气候和土壤,生长困难,幼苗存活率低。有些种类的中草药幼苗需要从很远的地方购买,运输难度大,价格昂贵,很难找到性价比高的幼苗来源。这导致苗圃的选种受到限制,种类不够丰富,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苗圃种植区域的规划设计。
(2)种植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天气炎热,酷暑难耐,成员们长时间顶着烈日种植中草药,很容易导致中暑、脱水、体力不支等健康问题。同时,种植工具使用不当、蚊虫叮咬,也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3.2.2解决方案
(1)合理选种,科学种植管理
选择已经在当地环境中成功生长的本地化品种,这些品种通常对当地气候和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还可以通过试验和筛选引进适合本地环境的优良品种。通过施加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结构等方式改善土壤条件,增强其对中草药生长的适应性。根据中草药的生长需求,科学制定灌溉、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方案,确保植物健康生长。与农业科研机构或专业公司合作,获取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解决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合理安排劳作时间,做好防护
成员们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身体变化,并留意身边人是否出现不适,多补充水分,适时前往阴凉地休息,做好防晒和驱蚊工作,以防晒伤和蚊虫叮咬。在使用工具时,应小心谨慎,控制好力度,防止误伤自己或他人。
四 调研结果分析
突击队成员以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和揭西县河婆街道客谭小学为中心,就重要群体进行调研。团队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00%。调查问卷内容主要涵盖三大板块: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调研对象对中草药的兴趣与态度、调研对象对中草药知识的了解情况。调查问卷的数据经整理并分析,成为团队研究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和客谭小学对中草药知识的兴趣和了解程度的重要数据来源。
4.1 调研对象的基本信息
团队以学龄作为样本数据分组依据,从学生对中草药知识的了解程度切入,将样本总体分为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学生、揭西县河婆街道客潭小学学生两个组别,下文分别以A组和B组代称。A组样本又分为低年级小学组计(1-3年级)、高年级小学组计(4-6年级)、初中组计三个小类计,下文分别以A1组、A2组和A3组代称;B组样本则分为低年级小学组计(1-3年级)和高年级小学组计(4-6年级)两个小类计,下文分别以B1组和B2组代称。
A1组、A2组、B1组、B2组分别有15人,A3组有30人,共计90人。在90份样本中,共有43名男生和47名女生,男女比例约为1:1。
4.2 调研对象对中草药的兴趣与态度
图为学生对中草药知识的兴趣 通讯员 周晓彤 供图
图为学生对中草药的认可程度 通讯员 周晓彤 供图
由调研结果可知,82.5%的学生对中草药知识都有一定的兴趣,高达97.5%的学生认为学习中草药知识对个人的生活和健康有帮助,仅有17.5%的学生对中草药知识不感兴趣。,2.5%的学生认为学习中草药知识对个人的生活和健康没有什么帮助。通过团队成员与学生一对一的访谈,得知大部分学生虽然对中草药知识的了解比较浅显,但普遍认为多积累知识对于改善个人健康是大有裨益的,可见学生总体对中草药文化持认可态度,但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学校应多开展中医药知识相关科普与教学。
4.3 调研对象对中草药知识的了解情况
(1)问题:你是否曾经学习过中草药知识?
表为学生对中草药知识的学习过往 通讯员 周晓彤 供图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中草药知识的学习经验随着学龄的增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除了低龄小学组,学习过中草药知识的学生普遍超过半数,而中学组中学习过相关知识的学生占比则高达86.67%和96.67%,仅有极个别同学没有接触过中草药相关的学习。
(2)问题:你通常从哪里获取中草药的信息?
表为学生获取中草药知识的途径 通讯员 周晓彤 供图
对于“曾经学习过中草药知识”的58名同学,团队进一步调研了其获取中草药信息的途径。据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同学都是通过家庭成员的生活习惯来获得相关知识的,如炒菜时放入五香粉、粤八味,煲汤时加入黄芪、山药、红枣等中药,泡制金银花水、陈皮水等,主要体现中医“药食同源”的观念。除此之外,随着学龄的增长,初中组接触电子设备的机会和途径逐渐增多,学生会主动或被动地通过互联网、电视节目等学习中草药知识。而小学组通过学校课本获得中草药信息的占比极低,可见在小初的教育中,中草药知识教学体系有待完善。除此之外,由于市面上中草药相关的科普类书籍较少,且缺乏趣味性和创意性,调研对象普遍很少阅读相关书籍。
(3)问题:你是否知道中草药可以做什么?
表为学生对中草药功能的了解情况 通讯员 周晓彤 供图
由表可得,小学组对中草药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初高中组对中草药知识的了解程度较高。经团队成员更加深入地调研,成员们发现,多数学生只知道3-5味中药材的功能,大部分学生对其他常见“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如山药、葛根、当归、黄芪等了解甚少,而对陈皮、艾叶、红枣三种中药材的熟知度最高。
(4)问题:你和你的家人是否曾经使用过中草药进行治疗?
表为学生对中草药的使用经历 通讯员 周晓彤 供图
在调研过程中,团队发现大多数学生都不知道很多家中常备的药物是中成药,如小柴胡颗粒、藿香正气水、保济丸等。经过团队成员提示后,学生才发现家中经常或偶尔使用中药进行治疗疾病。但只有极个别同学及其家人会运用艾灸、姜灸等手段进行治疗。而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的长辈也经常运用中草药祛湿,常泡薏米茯苓水、陈皮水燥湿健脾,煲汤时也经常加入茯苓、莲藕、荷叶等药材,这与广东本地的气候密切相关,可见中医药“因地制宜”的诊疗观念深入人心。
五 苗圃的现状与问题
(1)当地小学生对中草药知识不了解
调研发现,尽管当地小学生对中医药知识兴趣高涨,普遍表现出对中草药的好奇心和认可度,但在实际学习和应用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通过学校课本获取中草药知识的比例极低,说明现有教育体系中缺乏中草药知识的教学。需要学校与家长协同,加强学生的中医药基础教育,以增强学生对传统医药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因此,团队开展“中草药进校园”主题两校苗圃种植活动,旨在推广中草药的认识度。
(2)当地中学生对中草药的了解不够深入
研究结果显示,随着学龄的增长,学生对中草药知识的了解逐渐增加,大部分中学生表示曾通过家庭成员接触过中草药的相关知识,并且在生活中有所运用。然而,学生对中草药的具体功能认知存在一定的差异,多数学生只熟悉少数几种中草药,而对于许多常用的中成药则知之甚少,甚至有部分同学持有消极态度,对中草药存在一些误解,认为中草药没有现代医学科学依据,缺乏有效证据支持。应加强学校和家庭对中医药知识的普及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并科学使用中草药,避免盲目迷信。
六 解决方案
此次实践,实践团队来到客潭小学跟随中药研究所的专家学习实践,为客潭小学种下苗圃,以下为客潭小学的苗圃设计图:
图为客潭小学的苗圃设计图 通讯员 蔡晓淇 供图
此次实践,团队成员来到华侨二中实地考察,根据学校校长跟老师的想法,中药研究所专家的指导特设了根据二十四节气分类的二十四种中药:
图为根据二十四节气分类的二十四种中药 通讯员 周晓彤 供图
同时有了在客潭小学向专家学习的经验,实践队成员在五天之后独立前往华侨二中种下苗圃。
七 社会实践成果与影响
此次实践,团队为促进中小学生五育并举,前往揭阳市揭西县,围绕中草药文化科普,苗圃教育等内容,在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和客潭学校开展暑假实践活动;同时实践团成员前往白云山威灵药业采访广东药科大学校友,向师兄师姐学习吸取经验,了解本身未来职业规划。
本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协带中草药知识进课堂,在客潭学校为同学们讲解中草药相关知识,着重介绍了“粤八味”的药用价值,协助同学们更真切地体验到身边的中草药。本次中草药课堂实践活动 服务学生超百人。
在中药研究所专家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于客潭学校进行苗圃种植活动,于揭西县第二华侨中学进行实地考察,完善苗圃方案。在考察结束,实践团成员独立前往第二华侨中学就行苗圃种植活动。本次苗圃种植实践活动,服务学生超过500人。实践团成员以绿意为笔,以热情为墨,为学生们绘制中草药知识韵于实践的华丽篇章。
在实践活动尾声,实践团成员来到白云山威灵药业。实践团成员积极向师兄师姐们请教自己学业上的疑惑,听取师兄师姐们的建议,了解药企内的工作方式。在返程的途中,通过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对未来职业规划更加清晰,对本身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
八 参考文献与资料
[1] 揭西:特色农业产业“链”向富民兴村 南方日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玉菲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