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三下乡:助力梅江区非遗文化发展,推动旅游业繁荣

发布时间:2024-08-03 11:28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方峥炜   阅读 1.2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方峥炜)广东培正学院人文学院“心语新愿”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号召,深入梅江区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以实际行动助力梅江区非遗文化的发展,推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1 队伍与金山街道团委合照  来源:心语新愿宣传组

梅江区嘉应古城“5街20巷”老字号一条街的建设,是贯彻落实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要举措。省商务厅积极推动完善老字号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长效机制,发掘和认定优秀“广东老字号”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梅州现有“中华老字号”1家、“广东老字号”4家,今年还为首批28家“梅州老字号”授牌,形成了多层次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梅江区政府拟投资3.95亿元,对周边5街20巷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打造集多种业态于一体的综合体验地,充分展现了梅江区推动老字号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

2 队伍与金山街道团委合作交流  来源:心语新愿宣传组

“心语新愿”志愿服务队深入梅江区嘉应古城“5街20巷”老字号一条街,这里蕴含着浓浓客家文化。队员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等方式,深入挖掘当地的非遗文化资源,为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们在调研中了解到,嘉应古城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非遗项目,如木偶戏、植物土法染布、红曲食品加工技艺、客家缠花等。这些非遗项目不仅是梅江区的文化瑰宝,也是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3 队伍到尚记学习盐焗鸡非遗 来源:心语新愿宣传组

在活动中,大学生们充分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为梅江区非遗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通过文化差异理解和社交技能培养,更好地与当地村民沟通交流,了解他们对非遗文化的看法和需求;广告学专业学生凭借优秀的拍摄能力和审美观念,为宣传工作提供有力支持,拍摄了精美的照片和视频,展示非遗文化的魅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传播中华文化和汉语,助力乡村振兴,向游客介绍非遗文化的历史和内涵;秘书学专业学生在调研中为组织、沟通和信息总结发挥重要作用,确保调研工作的顺利进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搭建线上“植物土法染布”体验平台,促进非遗衍生品的销售,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制作文化宣传片,设计文创产品和交互式多媒体网站,让更多人了解梅江区的非遗文化;经济统计学专业学生通过分析收集资料,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为梅江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4 心语新愿队伍合照  来源:心语新愿宣传组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梅州及非遗文化,志愿服务队采取了多种推广措施。一方面,他们借助本地公众号、创建团队公众号以及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等多平台,发布记录活动的视频、推文、照片等,开展“乡村振兴+非遗”专栏,采访当地村民和手艺者,以“当乡村振兴遇上非遗”为主题推送相关内容,吸引了众多关注者,扩大了梅江区的知名度和宣传度。另一方面,通过团队成员的朋友圈宣传,以及将每日活动做成合辑、整期三下乡活动做成纪录片,并同步到微信视频号,在取得良好拍摄效果和观众反响后,联系学院或学校老师,考虑将视频或推文发布到学院或学校公众号上,让更多学子了解并加入到三下乡队伍中。

此外,志愿服务队还注重将非遗文化与旅游业相结合。他们为嘉应古城的“5街”绘制简易“寻找城市记忆”地图,设计每条街相应的“城市记忆”盖章,并根据“5街20巷”中隐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设计相关插画,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跃于新潮流中,为游客带来独特的体验。

5 手绘“五街”地图  来源:心语新愿设计组

6 手绘非遗动画表情  来源:心语新愿设计组

7 “植物土法染布diy”小程序页面  来源:心语新愿设计组

同时,通过举办非遗游园会,采用“科普+体验”的模式,向当地青少年和游客宣传非遗文化,引导他们准确把握非遗文化的深刻内涵,感受其独特魅力。例如,在非遗游园会打卡活动中,以集章的形式开展,参与者可在主摊位领取集章卡片,通过参与猜客家话、手绘团扇、制作糍粑等活动集齐盖章,兑换礼品。这些活动不仅让游客亲身体验了非遗文化的魅力,还增加了旅游的趣味性和互动性。游客们纷纷表示,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他们对梅江区的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更加喜欢这里的文化氛围。

8 队伍开展非遗体验活动  来源:心语新愿宣传组

在与梅江区金山街道的合作中,志愿服务队积极与当地街道合作,共同推动非遗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他们与当地企业合作,深入了解非遗文化,并为企业设计相关的非遗文宣,助力企业发展。通过开发一系列非遗文化产品,如非遗文创产品、特色美食等,为游客提供了更多选择。

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大学生们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热情,为梅江区非遗文化的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他们的行动不仅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支持。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梅江区的非遗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旅游业也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9 队伍深入探索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  来源:心语新愿宣传组

未来,希望更多的大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这样的实践活动中来,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期待社会各界能够更加关注和支持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共同努力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携手共进,为梅江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努力奋斗!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方晓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