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科技学院学子三下乡:循迹百年城垣,青年传承正当时

发布时间:2024-08-03 11:11   来源:大学生云报   作者:邱子晨、李欢欢   阅读 3.6万+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3日讯(通讯员 邱子晨 李欢欢)为帮助和引导新时代青年学子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月3日-10日,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探寻明城遗韵,传承中华文化”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南京明城墙遗址、南京城墙博物馆等地,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为保护和传承城墙历史文化注入青春活力,贡献青春力量。

亲近城墙,触摸历史遗迹

7月3日至7月6日,实践团分成三小组开展徒步明城墙活动,用脚步丈量城墙全线史貌(东线、西线、南线、北线,共25.1公里),用双手感触城墙一砖一石,在行走与触摸中沉浸式体验古城墙魅力。实践团成员站在百年城墙上,感受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沿着城墙走,成员们看见了南京城墙的现状与沿线的城市化发展建设,切身地感受到城墙的古与今,也进一步理解南京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城,大家深刻地体会到,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

图为实践团成员徒步明城墙南线雨花门段 朱影摄

图为明城墙东线城砖铭文 李欢欢摄

探寻城墙,感知旷世城垣

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实践团走进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墙专题博物馆--南京城墙博物馆,探寻明城墙的前世今生。从城防设施到遗产景观,在古今辉映中,城墙化身成为南京这座城市容量最大的“记忆存储”。馆内基本陈列《旷世城垣——南京城墙历史文化陈列》创新性地以突出普遍价值为核心,展示各类精品文物3446件(套),全面阐释南京城墙文化遗产价值。此外,实践团发现馆内一处城墙砖块展厅,将城砖按照责任方、产地、铭文形式、书体艺术等类别形成阵列,整齐排布,建构起一种富有视觉冲击的“砖墙”秩序。丰富的城砖铭文,隐藏着明代社会的运行密码,也印证着南京城墙跨越山河的非凡身世。在“互动+参与”区,实践团成员通过三维动画、3D全景、虚拟现实等沉浸式体验了“云享城墙”的数字化游览,拉近了城墙与人的距离。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观看城砖展 夏玉轩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博物馆内参观 夏玉轩摄

在博物馆研学时,实践团有幸聆听“最美城墙人”—南京城墙保护志愿者协会文物保护组组长林春华老师“扫”砖的故事。“颗粒归仓,守护城墙”,在与林老师的对话访谈中,实践团成员深受感染,纷纷申请加入南京城墙保护志愿者的队伍中,一起热爱城墙,共同守护好南京城墙历史文化之“根”。

“沉默的文物会带大家接近最真实的过去,城墙博物馆让队员们重新认识历史”。实践团团长邱子晨说道。南京城墙博物馆研学之行让实践团感受到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和中华民族的智慧,增长了“何以文明”的见识,思接千载,鉴往知来,也增强了青年学子的文化底气与自信。

朗读城墙,共话岁月传“城”

以朗读触摸城墙深度,感悟“心”与“城”的共鸣。在城墙脚下,文博书屋中,实践团展开了一场青春与古城墙的“会话”。成员们一起朗读城墙书籍,交流心得,碰撞思维的火花。在朗读中听见城墙的絮语,在分享时听见内心的声音。一本本城墙书籍,诉说着明城墙风起云涌的岁月史诗和六百年波澜壮阔的城市历程,读墙激发了实践团对明城墙的深度探寻,从模糊到清晰,从懵懂到了解,大家深刻感受到了保护与传承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图为实践团成员朗读城墙书籍 王子彤摄

守护城墙,传承历史文脉

“颗粒”小爱筑成“大爱城墙”。实践团成立“传‘城’守护人”宣讲队,走进中华门瓮城、南京老门东、止马营社区等地,向景区游客、市民讲好城墙故事,唤醒人们对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实践团在守护城墙、助力申遗行动中践行青春力量。

图为宣讲队成员合照 王子彤摄

传承文化基因,赓续文明血脉。10名师生通过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以中华文化传承为主题、以南京明城墙遗址为载体,从探寻到展示,从调研到宣讲,实践团成员有成长、有收获、有奉献。未来,团队成员将继续在守正创新中担当起属于自己的“文化使命”,在保护文化遗产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欢欢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9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