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7月31日讯(通讯员 田旭楠)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主线,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做出了系统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理解“千万工程”的历史意义、科学逻辑与实践路径,学习“千万工程”成功经验,探索乡村振兴在新时代的多元化发展模式,长安大学赴浙江杭州“学习‘千万工程’·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27日实践调研千万工程示范村新港村和永安村。
运动点亮乡村——大美良渚,活力新港
实践队来到“中国美丽乡村百家范例”——新港村,并与新港村职业经理人常英娇展开座谈。常英娇为队员们分享了新港村的乡村运营实践和新型组织管理模式,细致讲解了新港村以运动为引领,深耕良渚文化,通过“体育+”模式,推动产业、生态、文化等多元融合发展,并联动周边八村,共同打造良渚未来乡村示范带的成功建设经验。实践队员就新港村“体育+乡创”模式、业态规划、青年人才返乡创业现状与常英娇进行交流探讨。
图为实践队员于新港村村委座谈
图为实践队员与新港村职业经理人常英娇合影
实践队员前往参观波浪道、骑行慢道、室内文体中心等体育设施,并来到“杭州市飞盘比赛”承办地新港村“雷霆足球场”实地了解飞盘体育比赛。实践队员从参赛运动员口中了解到近年来新港村体育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吸引了很多像他们这样的团队来进行体育赛事和团建研学活动。之后,队员们亲身体验了飞盘运动,并前往大莫角山参观亚运火炬火种采集点。
图为实践队员与参赛运动员交流
图为实践队员亲身体验飞盘运动
图为实践队员在亚运会火种采集点良渚遗址公园前合影
数字振兴乡村--科技强农,数字兴农
随后,实践队员们前往良渚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进行座谈,并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麟海现代农业园区。据工作人员介绍,麟海现代农业园区不断提升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发展,自2021年开始,园区进行数字化转型,开启“数字化”智能改造,从种植、采摘到分装实现全程机械化。合作社农业园按照高标准要求建立了智能连栋大棚,安装了肥水一体喷滴灌设施,购买使用多种半自动化机器,提高了种植、分拣和分装蔬菜的效率。
图为实践队员与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座谈
图为实践队员拍摄的“数字化”联栋大棚
图为工作人员介绍蔬菜水培装置
图为工作人员展示培养液营养含量检测方式
图为工作人员介绍自动化移栽机
图为工作人员向实践队员介绍分拣包装车间
图为车间中工作人员在流水线包装称重
图为实践队员在麟海数字化农场前合影
为了响应国家“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号召,合作社学习西湖模式,投资增设荷花塘,对外免费参观开放,依靠售卖农业产品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由先富带动后富,实现共同富裕,开辟出的一条独特的“农文旅”三产融合道路。
图为麟海蔬果专业合作社荷花塘
图为实践队员前往荷花塘参观
文化赋能乡村——“禹上稻乡”振兴乡村
为进一步学习了解“千万工程”,感受乡村振兴成果,实践队员到永安村实践调研。永安村文化礼堂的工作人员介绍了永安村“稻乡”产业的运营模式,永安村组建专业化运营团队,形成“公司+大户”的组织形态,与高校合作培育新稻种,举办“开镰节”等特色活动,建设共享小院、酿酒体验工坊等乡村娱乐阵地,开展田园长桌宴、稻田婚礼等稻田游玩活动,带动农文旅共同发展。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永安村“禹上稻香”运营模式
在稻香党群驿站,永安村“造梦师”谢小清告诉实践队员,永安村依据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乡村将“稻”作为产业特色,将“禹上稻乡”作为品牌形象,将农业商品与品牌相结合,以品牌化引领发展,打造属于自己的“稻乡”文化。乡村政府引进人才、招募“造梦师”,统筹管理、宣传品牌,推出新的农创产品,为产业赋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图为“造梦师”向实践队员介绍“共享田园”产业模式
图为“造梦师”向实践队员展示永安村“稻香小镇”品牌风貌
“探路先锋”永安村以成功的转型方式和良好的发展前景为乡村运营者提供了新思路,起到了模范作用。苕溪以北的八个村子以永安村为核心构成了乡村网络,用先富经验拉动其他村子共同发展,共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图为实践队员观察“禹上稻香”试验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集中力量抓好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实践队员通过一天的实践调研,深刻认识到抓好的关键在于新,而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引进带来了全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在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大环境下,青年一代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青年当扎根基层,心系家国与人民群众,行稳致远,踔厉奋发,用双手托举起更加美好富裕的乡村新生活。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田旭楠 责编:赵洋 + 投诉举报